2010年05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志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把握重点难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平南县的情况来看,关键是要打好“五张牌”,从农业内部挖潜力,从农业外部做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打好“投”字牌

  优化基础设施促增收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要保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提高农业基本建设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当前,要抢抓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加强水、电、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打好“减”字牌

  扩大非农就业促增收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平南是劳务输出大县,扩大非农就业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大力气:一是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靠产业支撑吸收农民在城镇创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采取抓培训、抓信息、抓扶持、抓服务的“四抓”措施,最大限度地扶持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使更多农民有组织地到大中城市务工。三是大力引导、鼓励具有较高农业技术或拥有特色产品生产技术的农民,具有经商、餐饮和其他服务特长的农民,合伙或独自到外地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地方从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打好“科”字牌

  增强造血功能促增收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要打好“科教”牌,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从长远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一是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培训,让农民通过掌握和利用新技术增加收入。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科技攻关,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名优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立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科技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打好“特”字牌

  做大特色产业促增收

  建设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应立足本地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原则,进一步围绕“特”字做文章,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一是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达到优化资产配置,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增强带动功能的目的。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农业标准化,提高品牌效益。三是整合优势资源,共建名优特产业,推进优势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提高。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以适应加工开发新产品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打好“保”字牌

  建立长效机制促增收

  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要有机制的保障。应通过机制创新,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资源、协调解决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是建立农民直补有效机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及时地把各项财政直补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建立与大市场对接机制,形成以产业为纽带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优势。三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尝试推行“资金集中管理,项目自下而上申报,择优定点,实物补助和以奖代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农民增收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中共平南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