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温达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随着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贸易型企业和资源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抢抓机遇,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对于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析东部产业转移流向不难看出,其承载地选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向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的区域转移;二是向劳动力丰富、运行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三是向政府支持力度大、投资环境好的区域转移;四是向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的区域转移。主动顺应东部产业转移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更快地承接东部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为主题,以园区为载体,在思想认识、厂房建设、投资环境、资源利用、人力培训、土地供给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放合作的深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善于创新,才能抢抓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期,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博白实际,就是要围绕“如何把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如何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等问题,积极思考、谋划和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大胆探索创新有利于承接东部产业、加快工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承接载体

  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打造承接载体是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探索建立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的新机制,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做好“筑巢引凤”这篇文章。借鉴一些地方建设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可以采取两种模式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一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标准厂房,由政府或企业老板来招商引进企业、项目入驻生产,租金按比例与企业老板共同分享;二是由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合作建设标准厂房,租金比例由政府与失地农民按比例分享,对失地农民优先安排用工,建立起失地农民与政府利益的捆绑联动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做好服务文章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条件。必须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一起抓、同步推进,全力为转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改革行政审批,优化政务环境,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构建投资创业、生活的良好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助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发挥资源优势,选准承接重点

  坚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胜势,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工作导向。博白县必须紧密结合资源优势,针对东部产业转移的行业特点,把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攻方向放在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方面,重点引进金属冶炼加工、机械制造、铁合金、新型建材、陶瓷、纺织、服装、制鞋、塑料、化工以及林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具体地说,就是要利用博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矿产、瓷土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五金制造业、矿产加工业和广东佛山等地的陶瓷业;利用农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引进林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等。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有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产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基础。博白人力资源丰富,但存在劳动者素质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培训,把“人口”转变为“人才”,为东部转移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和定向培训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根据企业用工需要,强化劳动力培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农村劳动力,切实把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

(作者系中共玉林市委常委、博白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