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提高城市形象、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宜州,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大力挖掘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对于优化宜州的经济产业结构、拉动宜州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宜州建制始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汶,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历代名人以及近现代文化名人竺可桢、丰子恺等都曾留寓于此,留有山谷祠、山谷先生衣冠墓、石达开与部将气吞山河的唱和诗石刻和全国现存最早发现的五百罗汉名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下枧河等风景区是广西风景名胜旅游区,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作为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彩调之乡,宜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时,如何挖掘文化旅游的潜在价值,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进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开发宜州市文化旅游的关键所在。
一、宜州市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文化旅游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研究某一种文化。刘三姐文化尽管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当前宜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山歌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对唱模式上,刘三姐文化丰富的内涵尚未得以充分表现;冯京、黄庭坚、徐霞客文化等,还没有有效的开发利用……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亟待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宜州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 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宜州投资开发和经营文化旅游的企业,还少得可怜,而现有的几家旅行社也只重视组团出游,不重视接团本地游。政府应加强引导、扶持旅游企业,鼓励、吸引区内外强优企业到宜州投资开发和经营旅游景区和景点,并使旅行社把重点从组团转移到接团方面。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旅游产业的协调机制,如成立旅游产业协会,加强诚信建设,组织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提供产业信息,规避投资风险。
(二)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首先,突出刘三姐文化特色,兼顾冯京、黄庭坚、徐霞客文化等。开发刘三姐文化,应注重传教与体验相结合,让游客充分参与,使游客达到流连忘返的境界。开发其他历史文化,可重修冯京祠堂,黄庭坚故居等,将这些文化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可纵向开发,将宜州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宜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旅游名城。
(三)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宜州市开发文化旅游,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刘三姐文化,可突出壮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三月三歌圩”等,让游客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更多更广更深更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设计不同人物形象、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全方位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宜州应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建成方便、规范的旅游基础设施,为团体、散客和自驾车等各类游客提供服务,方便他们旅游。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已从观光、团体游向休闲、自助游发展,因此既要考虑建设足够的星级高档酒店,以满足高端游客的消费需求,又要注意发展经济型大众化的准星级宾馆,让普通游客住得起,留得住。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宜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宜州市在进行文化旅游宣传促销要做到大手笔和有针对性。首先,要大手笔、高水准地进行文化旅游宣传促销。要在收视率高的全国性电视台上做广告,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艺术家到宜州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通过他们的文学、摄影、美术、影视作品来扩大宜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其次,要深入研究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产品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当前,应主攻南宁、桂林、柳州等周边城市及“珠三角”地区,把这些地区作为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再把贵州、湖南、四川等周边省区及“长三角”地区乃至港澳台和整个东南亚作为辅助客源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作者系中共宜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市市长郝玉松:做足“边”文章 打造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靖西边境合作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设立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靖西作为引领区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靖西市市长郝玉松23日称,靖西市将建设试验区引领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机融合起来,挖掘“边”的优势, 【详细】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强县
近年来,合浦围绕“汉郡合浦海丝明珠”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合浦打造成为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强县和海丝文化名城?记者对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进行了专访。 【详细】
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荔浦以开展“双创双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响“神奇荔浦·‘芋’满天下”旅游品牌,今后,荔浦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对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进行了专访。 【详细】
专访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融入大招商格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邕宁区作为五象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全力落实“三个攻坚突破年”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增长,保持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邕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