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作者:唐宁远 谢建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备受社会瞩目的‘中国桂林·全州首届湘山文化节’将于10月26日开幕,让世人共同见证全州的辉煌与精彩,并让湘山文化魅力光耀神州。湘山文化将以其无限的魅力,强大的生产力、创造力、推动力,引领全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日前,全州县委书记贺志刚就全州首届湘山文化节接受笔者专访时侃侃而谈。

  全州,是广西的北大门,自秦建制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建制最早的县。全州承荆、楚之文运,兼潇、湘之灵秀,境内有马路江、黄毛岭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古洮阳县城遗址,以及梅子坳汉晋古墓群、柳山书院、湘山寺等,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处。这无一不蕴含着全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着一座古城的魅力。全州历史上曾出过143位进士,1570位举人,位于广西前列,像明代蒋冕、清代谢济世这样官至宰相的有4人。这些名人、文人给全州留下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更是难以复制的稀有“宝藏”。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的全州高中以出类拔萃的教学质量饮誉社会,素有“大学生的摇篮”之称。自建国以来,为海内外高校输送了2万余名大学新生,其中重点、名牌大学超过7千人,每年均有多名学子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已连续17年高考绝对上线人数名列广西第一。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承,是全州的精神瑰宝,也是全州的魅力所在。

  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内西隅风景秀丽的湘山之麓,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所建,素有“楚南第一名刹” 之美誉,是桂林市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为更好地将之融入桂林市的大旅游圈,打造为精品旅游线路,全州县深入实施‘文化立市’的战略,不断扩大湘山寺建设规模,做大做强湘山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挖掘全州湘山文化内涵,打造以湘山寺为主的历史文化、以桂剧、彩调、民间风俗为主的民俗文化、以湘江战役为主的红色旅游文化等湘山文化品牌。

  贺志刚谈到,“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时代同步的发展思维。一个城市的腾飞,一个企业的崛起,都需要超前规划和领先意识,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要形成文化发展力。城市要形成自己的城市发展文化,企业要形成自己的企业发展文化,惟有如此才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与日常信息渠道相比,‘节会’无疑是推销自我、接触学习外地先进发展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全县上下以筹办首届湘山文化节为抓手,吹响湘山文化建设的冲锋号,掀起了全民共建热潮。为给各方宾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全州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路面整修和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等多项整治,并摆放鲜花、悬挂彩旗、红灯笼、气球和标语等;本届文化节最大的看点将有国内演艺界知名人士加盟演出、经贸洽谈会、水上摩托艇表演赛、湘山酒文化研讨及展示会、旅游商贸美食展销活动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力争为各方宾客奉献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贺志刚说,近年来,全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重振全州大县雄风,建设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这一发展主题,狠抓项目建设“牛鼻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动全州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由桂北重镇向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跨越这“两大历史跨越”,努力实现县城新区建设、园区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全州软实力这“三大战略突破”,着力构建发展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全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新的成绩。2006年以来,在全区的综合排位由2007年的71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20位,整整前进51位,2009年在全区综合排位继续保持在20位左右,改变了全州前些年在全区综合排位比较靠后的状况。今年1—9月,全州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湘山文化节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我们举办首届湘山文化节,不仅聚人心鼓士气、提高了全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能给全州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节庆期间,全州将签约多个项目,资金达 25.7 亿元。我们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节模式积极做到以节促发展、以节扩开放、以节引资、以节惠民生,为传承和弘扬全州优秀历史文化,推动科学发展,重振桂北大县雄风,建设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贺志刚对全州文化强县之路满怀信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