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来源:平南县委宣传部 作者:覃志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港口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许多城市提出的"以港兴市"和"以市促港"发展战略,以及在此战略指导下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依托港口建设促进港城互动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沿江、 沿海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成功捷径。平南属于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县域,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拥有良好的天然深水岸线,具有发展临港经济的优越条件。依托港口建设,推进港城互动,构建县域发展新的增长极,是平南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希望所在、关键所在。

    一、平南县推进港城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平南地处西江经济带中的最核心地带,并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无论从区位、地域、方位和市场、交通港口,平南都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方位。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平南毗邻泛珠三角经济圈,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结合部,是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地区联结的重要节点城市,距广州、香港、澳门分别为380、510、495公里,西靠大西南,距南宁、柳州分别为310、300公里,是大西南东向出海的便捷通道,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在西江地区,平南正处在郁江、浔江的交汇处,也就是处在西江流域的中间部分,是西江经济带中最有利于开发,最能快速产生效应的黄金地段。

    2、良好的港口建设基础。平南县不仅拥有西江黄金水道,还有国家级的内河港口。平南有珠江水系黄金水道西江横贯县境,距北部湾海岸直线距离300公里左右,常年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下航可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上行直达南宁、柳州、百色。长洲水利枢纽建成后,西江可通行3000吨级的船舶,实现江海直达,水路运输优势凸显。平南港区位于南宁至广州航道的中段,地处繁忙的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航道为二级航道。平南西江河段长约48公里具有约86.4公里的岸线资源,河面宽阔(约1000米以上),水势平缓,水深足够,河床无碉石,水域条件非常优越,陆域均是平原或微丘地区,平坦开阔,是不可多得的深水岸线资源。武林港是西江航运干线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区一期工程已完成,集装箱年通过能力5万标箱,散杂件货年通过能力为100万吨。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建成后,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0标箱、散杂件货通过能力将达到300万吨。2008年,平南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这标志着平南港成为广西内河水系第二个突破千万吨级大港,也是珠江内河水系四大千万吨级港口之一。

    3、腹地广阔可提供充足货源。平南是一个人口大县,人口达140万,是广西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平南又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 点",其经济腹地可延伸至玉林等地,潜力巨大。近年来,平南现有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幅上升, 2009年达1361.64万吨,连续四年位居广西内河港口第二位。

    4、日益完善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使平南处在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上面。随着南宁-广州高速铁路、柳州-肇庆高速铁路和贵港-梧州高速公路、荔埔-铁山港高速公路、柳州-平南公路的加快建设,平南日益形成的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枢纽网络,为北部湾与珠三角、大西南在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注入更大活力。

    5、港口经济集聚效应明显增强。随着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平南具备了发展建材、化工等大型工业基地的良好条件,一大批重大项目在港口的吸引下纷纷落户平南,形成了水泥、化工、造纸、竹木编织、制药、纺织、酿酒、食品等十几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共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年产2000多种产品。形成了建材业、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竹木芒编织业、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初步奠定了平南沿江工业布局的基础,形成了"三带一园一区"的工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由平南至丹竹工业园、大安工业园和平南临江工业园组成的沿江工业经济带。

    6、城市建设沿着西江黄金水道上的江滨花园式城市迈进。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上的江滨花园式城市"是平南城市发展的第一主战略。按照重点发展江北,扩展江南的江滨花园式城市的空间布局思路。先后编制实施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努力把平南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花园式的江滨城市。目前,城区形成"八纵五横"为路网框架,主干线绿化景观带15公里,面积约338公倾的历史人民公园正在筹建中,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58.6公倾,公共绿地面积112.3公顷,绿化覆盖率31.8%。2009年城市面积发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20万,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3%。精心打造了月亮湾、瑞雁、东湖等一批精品商住区。

    7、物流中心发展初见端倪。港口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平南航运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水运企业14家、水运服务企业4家。平南船舶运力每年以20%以上的增速发展,目前平南县货运船舶拥有603艘38.6721万载重吨,比2003年增加25.1502万载重吨,增幅达186%,平南县也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内河航运第一大县。2010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98.87万人,同比增19%;客运周转量147815万人公里,同比增10.27%;完成公路货运量1447.26万吨,同比增30%;货运周转量127086万吨公里,同比增35.18%。平南港的货运船舶正朝着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水运企业也加紧探索集约化经营道路。镇隆物流园中心、思介物流园中心等大型物流中心已列入规划建设。

    (二)多区域合作格局形成为平南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在多区域合作中,平南处于东部、西南、东盟三大经济交汇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泛珠经济圈、广东珠三角经济圈的效应扩大,平南港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其腹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平南将成为西南、西北、东部的第一出海口和主要大通道。由于平南具备这样的条件,使得平南在整个西江经济带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地位,大物流中心可能在平南形成。

    (三)中央的经济政策为平南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广西的发展,要求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要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若干意见》中提出桂东、桂中、桂北西江地区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整合资源优势,加快形成西江产业带,要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提高通航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运输体系,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为产业拓展,提升集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中央决策大背景下,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就活生生的摆在平南面前,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平南县推进港城互动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基本思路。围绕推进港城互动发展的战略构想,依托港口建设,以西江为主轴,以武林港为据点,以产业为依托,在沿江点轴式规划布局主要城镇,形成以平南中心城区为主中心,上渡镇-镇隆镇-大安镇-武林镇-等沿江城镇为布点的城镇体系,构建大物流中心体系,实现港口群、产业群和城镇群协调发展,使沿江城镇带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建设西江经济带上的花园式的江滨枢纽城市。

    (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将平南打造成为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建设成为粤、港、澳与西南结合部重要物流基地、新兴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基地、港城互动发展,新兴产业基地。

    (三)发展目标。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将平南发展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的西江经济示范带和江滨花园式城市,成为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新能源建材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现代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26%,新发展工业达300家以上,把临江工业园建成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全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城区总面积扩大到30.9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2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

    三、平南县推进港城互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科学制定平南县推进港城互动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是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会议精神,结合平南实际,科学谋划"港城互动"发展战略构想,并写入"十二五"规划。一是制定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 点编制总体规划。其中要着重布好两个点:武林港作业区和综合保税区,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布局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区、旅游观光休闲区、综合居住区等。二是编制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并明确临港经济区物流服务基地、基础设施、城镇服务基地等各功能分区的布局、规模和范围。三是注意规划之间的衔接。尤其是土地修编和物流规划修编等工作要加强沟通,为今后的港城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快推进港口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推进"一二三"大交通道路项目建设。即:一条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二条高速铁路(南宁-广州高速铁路、柳州-肇庆高速铁路)平南段建设,三条高速公路(贵港-梧州高速公路、荔埔-铁山港高速公路、柳州-平南公路)平南段。两三年后,平南将变成综合的交通枢纽前沿,与周边的南宁、柳州、梧州等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与广州形成1.5小时经济圈。2、推进三大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一是推进港口平台建设。①加快建设华润7#、8#、9#三个2000吨级泊位,力争尽快投入使用;②加快启动武林港进港二级公路建设和二期工程进程,完善武林港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扩大吞吐能力;③加快下渡文笔岭石化码头的建设;④立项建设平南(下渡鹅儿湾)物流中心作业区;⑤在武林港新的进港二级公路沿线配套规划建设大安、武林、镇隆工业园区,推进临江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港口依托工业,工业因港而兴的格局。二是推进工业园区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平南县工业园区中的含临江工业园、平南大安工业集中区、平山工业集中区、镇隆物流园区、武林物流产业园区等五个产业园区。其中平南临江工业园区建设,园区规划总面积约44000亩,2010年1月确认为广西区A类产业园区,是国家规划的西江经济带一个重要位置。平南县临江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可形成1000亿元左右的工业产值。要加快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三是推进火车站平台建设。加快安怀、镇隆两个火车站建设。着力构建由火车站、平南临江工业园、武林港三点一线的平南物流经济圈。

    (三)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立足西江黄金水道,着力发展内河港口经济,以平南县临江工业园为"点",以西江为轴,构建平南西江现代工业经济带。一是深入实施"三百工程"项目建设大会战,全力服务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重点推进核电站项目、年产9.5万吨桑枝浆项目、BOBO陶瓷薄板项目、广西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万吨保健酒及动物养殖项目等一批重大沿江经济带项目。二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配置三大集群:一是港口共生产业集群(如河运、港口装卸、仓储、物流等产业),二是港口依存产业集群(如重型装备制造业、大型发电设备组装制造业、港口机械制造业、饮料食品业、轻纺化工业、修造船业等),三是港口关联产业集群(物流业、港口建筑业,以及金融、保险、咨询、商贸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围绕建材、电力、造纸、能源、汽车、物流等产业链,深度开发西江沿岸上下游产业,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以核电为重心的新能源大县。三是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区域规划方法,科学布局产业。在全县分别构筑定位分工各异的产业区,引导产业相对向功能产业区集聚;以西江黄金水道和南宁至广州、柳州至肇庆高速铁路、贵港至梧州、柳州至梧州、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为"轴", 以平南县工业园(含临江工业园和丹竹工业园)、大安工业集中区、平山工业集中区、镇隆物流园区、武林物流产业园等六个产业园区为"点", 构建平南西江经济示范带,打造"一江五园"的示范平台,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港城互动发展。

    (四)注重生态建设,创建枢纽型江滨宜居生态园林城市,促进港城互动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促进平南港城互动发展。完善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优化城市空间,合理产业布局。规划城市港口、临江工业、生态旅游的港城互动发展布局,重点发展西江沿岸和贵梧高速公路沿线的城镇集群,推进平南城区-上渡镇-镇隆镇-大安镇-武林镇-武林港的城镇集群建设,以沿江城镇的建成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为重点,建设平南西江现代服务业经济带,依托西江两岸的浔郁平原,构筑平南西江特色农业经济带,启动建设城区江南商贸区、龙翔小区,常规小区商业区,向东向西延伸江滨大道,向党校方向,向乌江路扩展。建设东、南、西、北四条迎宾大道,南到镇隆,北到官城,同时加大城区内公共设施建设,雄森酒店的公园、龚州生态园的历史人文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枢纽型江滨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五)加快物流中心发展。充分利用平南的资源优势,推进物流产业和制造业关联互动,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网等,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以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建设镇隆、武林现代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依托主要港口和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在临江工业园等主要产业园区,布局现代物流区。

    (六)切实抓好政策、服务等工作保障。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加快武林港建设。二是突出解决资金难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种渠道扩大社会融资,缓解港口、城市建设资金制约。三是整合资源,打造信息共享的平台 和机制。广泛宣传平南临江工业园建设,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四是切实加强人才、科技保障。加大相关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港口建设、产业布局、高新技术等方面加大科技投人,建立适应临港经济区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作者系贵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平南县委员会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