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赖榜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的规模扩张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相比而言,小城镇建设却显滞后,成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短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使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新突破,必须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镇承载力
  

  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要先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路、水、电等等诸多方面,必须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这就需要政府和城建、水利、电力、电信、广电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既有效利用资源,又大大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满足小城镇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资金是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部由政府包揽不现实,可采取多元投入方式,政府出一点,各相关职能部门投入一点,投资开发商投入一点,贷款解决一点,尽量避免因资金不及时到位而影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控,确保优质高效,真正造福百姓。
  

  发展产业 夯实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
  

  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带动小城镇建设,是为实践证明的好经验。小城镇发展产业,要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原则。与大中城市相比,劳动力成本低是小城镇的一个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随着乡村游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喜欢到乡村品尝地道农家菜,领略乡村美丽山水风景或民族风情,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休闲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开放合作 为小城镇建设聚集更多资源
  

  全方位、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小城镇建设,也必须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合作不断深化,这些都为兴业县走开放合作之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真正树立以开放合作促发展的理念,以更开放的姿态,用好自贸区建成机遇,融入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三角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吸引更多的外资,为小城镇建设集聚更多资源,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发展后劲。要在不断改善小城镇建设硬件的同时,花大力气改善小城镇的软环境建设,营造亲商、护商、富商、安商良好氛围,提升小城镇开放合作的竞争力。
  

  统筹发展公共事业 突破“瓶颈”制约
  

  公共事业发展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从目前现状看,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小城镇加快发展的一个“瓶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和突破口,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上学、看病、住房、就业、保障等热点问题,统筹发展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办好教育事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财政投入是公共事业建设投入的重要渠道,要改变目前存在的公共事业投入城市化偏向,加大对小城镇公共产品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形成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一体化格局。同时,遵循“谁投资谁得益”原则,鼓励多元投入,为加快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建管结合 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
  

  小城镇健康发展,要求既要重建设,也要重管理,做到建管结合。建是基础,通过加快建设才能形成小城镇规模,为小城镇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管是关键,通过加强管理,才能使小城镇建设成果取得最大的使用效益,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适合小城镇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深入实施清洁工程,加大整治“脏、乱、差”力度,创造文明、和谐、干净的环境。

  (作者系兴业县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