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国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诉求日益直接,群众利益更加多元,各种矛盾纠纷更加复杂。这给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岑溪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切实协调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方面积极探索,既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又为如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累了经验,收到了明显成效。  

  探索: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群众诉求调处、群众诉求落实三项工作机制 

  疏通渠道,构建畅通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近年来,影响党群关系、矛盾纠纷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响应。政府积极应对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做到执政为民、取信于民。岑溪市通过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活动,建立三级信访机构代理机制,通过采取书记大接访受理、政法部门协理,市委政法委及政法各部门设立和完善信访服务机构等措施,建立起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渠道,及时倾听呼声,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做好引导疏通工作,努力使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更畅通,“纽带”更牢固。

  整合资源,构建群众诉求联合调处机制。群众的诉求能否得到解决,矛盾纠纷能否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得到化解,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面对群众的诉求,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回应、去解决,而是踢皮球、推卸责任,这往往导致矛盾越积越深、越来越复杂,影响社会稳定,有的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岑溪市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属地管理、三级分调,部门联动、多元“合调”,明晰职能、责任追究,建立起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回应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狠抓落实,建立综合的群众诉求落实机制。群众的诉求能否真正得到落实,是群众利益能否得到真正维护、矛盾纠纷能否得到真正化解的关键。岑溪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及时调处和落实。落实政策。对于涉及政策落实方面的群众诉求,根据调解协议,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到位;维护权益。对于合法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众诉求,根据调解协议,组织力量采取恢复、赔偿、补偿、分割、救济、捐助等多种途径,并跟踪监督兑现;实效管控。制定信访听证复查复核工作制度、结案回访制度,促进调解更加公平、公正。  

  思考:以人为本,立足长远,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总结岑溪市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笔者认为,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不仅仅是要解决眼前的问题和矛盾,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产生。这样,社会和谐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当前,仍有一些低收入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低收入家庭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落实各种惠民措施,认真解决就业、上学、看病、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努力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始终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源头上防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产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谋改革发展的出发点,无论是作决策、上项目还是搞建设、办事情,都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出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改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可承受能力,制定发展措施时要充分考虑给人民群众带来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防止群众正当利益受损而引发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有效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作者系中共岑溪市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