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08日 来源:田东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西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又到换届时,各级领导都忙在其中,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是一大重要任务,大胆破格使用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更是事业所需和干部成长规律的必要。全国上下对此普遍关注,广大群众寄予殷切期望。

    近段时间来,一些干部的“破格”乃至“出格”使用引起了社会热议,引出了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广泛话题。这表明,如何破格,破什么格,值得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向,这是范例,更是热点。

    很多地方破学历的格。只要是硕士、博士,走出校门就是“官”,文凭成了通往仕途的敲门砖、通行证。如果只重文凭,邓小平同志的“专业”就不是军事,陈云同志的所长就不在经济,更不用说许多放牛娃、流浪汉出身的革命前辈就成不了威震遐迩的大将军了。如果只重文凭,没文凭岂不是等于没机会?必然会挫伤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干实事的“无文凭”的干部积极性,引导干部一味追求文凭甚至“钻营”文凭。因为是硕士得了任职,那就攻取博士另谋高就。学位到手,官位即来,必然会助长年轻干部不思贡献历练艰苦的风气。还有一些“学习型”干部的使用也值得注意,学习培训一次提拔一次,干活不到几个月又去学一年半载,长期“泡党校”,在实干中业绩并不突出却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对此,群众看不惯,其他干部也不服气,甚至演化为一种官场“潜规则”。

    有些地方破年龄的格。20多岁即担任厅级单位领导,甚至很需要基层经验的县市级党政“一把手”也是年纪轻轻的“三门”干部,几十万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交其打理,那么大区域的稳定和谐由其担纲,令人担忧。不少基层班子都是“娃娃”,都是“新手”,结果在工作中“见了群众脚抖,遇上大事心慌”,关键时候挺不过去,“打不开局面却搞乱了局面”。有些地方对每一层级干部使用年龄都划好了线,三十岁一杠,四十岁一杠,五十岁一杠,干部望着“杠杠”心生浮躁,刚刚上任新职不久,又一门心思谋求高位,更催生出了“四十九岁”、“五十九岁”等现象,产生了许多政坛“怪象”,干部“怪病”。

    有些地方破的是民族、党派、性别甚至相貌的格,对提拔任用的干部,群众弄不明白为什么使用,为什么一提再提,为什么越几级提,对外解释的理由也不过是“结构需要”而已,何以能服众?这就很容易出现“在少数人中选人”现象,或者搞“拉郎配”甚至走到凭印象划杠杠装格子的路子上去,引发社会热议,网络关注,群众质疑,干部失望。

    破这个格会误导,破那个格有弊端,还破不破格呢?破什么格呢?

    其实,这些问题早已解决。毛泽东主席曾强调要大胆使用“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的干部挑重担。中组部反复要求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干部,既要打破台阶,又不能重复特殊时期干部“坐火箭”、“放卫星”的做法,而是要重实绩,重政治品质,重在困难复杂环境中打开新局面的能力,重在实际工作中的突出贡献。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警惕“三门”干部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的倾向,防止干部队伍令人心忧的“结构失调”问题的出现,抓住了要害,抓在了关键,抓出了导向。

    换届来了,我们盼望各级领导在破格使用干部上多考虑考虑群众的感受、事业的需要和干部成长的导向,把各级领导班子切实配好配强,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才有保证,人民群众才会信赖,干部成长才见希望。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