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阳县立足本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落实“五个强化”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重点培育、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经济价值高、适宜本地种植的名特优水果品种,着力培育特色水果品牌,全县特色水果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实现特色水果产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8.9%。
强化目标责任,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县农业局、县水果办、县科技局等单位对灌阳雪梨、黑李、脐橙产业化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协调、解决。实行特色水果产业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将特色水果改扩种任务和示范样板点实施等目标纳入乡镇和涉农部门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考核,逐级签订生产责任状。把特色水果种植纳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等项目中统筹考虑,加大项目倾斜和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00多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名、特、优水果生产,对连片100亩以上的水果扩种点,统一供应苗木,统一补助苗木款,并在水果采收时给予一定的包装箱补贴。
强化产业布局,扩大种植面积。根据“田种稻、坡种果,山种树”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扩大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特色水果产业,促进特色水果规模化生产。2010年,全县水果总面积达22万亩,其中黑李、雪梨、脐橙三大特色水果面积达12.8万亩。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将各种特色水果集中到最适区域种植。着力建立了以新街乡、灌阳镇、黄关镇为主的雪梨种植带,2010年栽培面积逾3万亩,产量超过4万吨,创产值1.2亿元,灌阳县成为广西雪梨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灌阳镇米珠山村是灌阳雪梨的主产地之一,雪梨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雪梨之乡”的美称,2010年雪梨总产量达2000余吨,总产值逾400万元,仅雪梨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6万元。重点培育了以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为主的黑李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近8万亩,年产量近7万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黑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广西黑李种植生产第一大县,打造了广西黑李种植第一村新圩乡和睦村。另外,重点发展了以观音阁乡、洞井乡为主的1.9万亩脐橙带。目前,形成了“南橙北李中雪梨”的种植格局。
强化科技推广,提高产品质量。根据“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强化科技推广力度,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收益。切实加强以“改低创高”为重点的品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劣质低产园的改造力度,科学试验筛选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加强苗木管理,逐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县水果良种覆盖率达90%。以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为契机,重点抓好特色水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努力建设了一批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的特色水果示范样板基地;县农业领导小组与农业局及各乡镇签订“优果工程”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定果园、定人员、定指标”的“三定”管理要求,对连片100亩以上的点实行技术人员承包、交纳风险押金的奖惩制度。“十一五”时期,共建成标准化水果栽培示范点(园)54个,不断辐射带动特色水果产量和质量提高。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村头板报、电视网络等方式和途径,宣传普及科学种果技术,让科学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每年举办县、乡、村级培训班140多期,组织果农到各科技种植示范园现场培训80次以上,共培训农民7.2万多人次,每年水果技术干部下场技术指导4000多人次,重品质、重效益的风气逐渐形成,水果套袋、灯光诱虫、生物防治等无公害生产技术逐步推广,全县特色水果生产的适用技术和新技术应用面积达90%以上,特色水果的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明确规定水果采摘期,严格要求果农必须在果实品质最佳期采收,切实保证水果的品质;在包装外销前严格按标准分级,实行水果由大粗包装向小精包装转变,严格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使特色水果进入超市等高端市场,2010年全县特色水果的商品率达90%以上。
强化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按照“质量求生存、品牌求发展”的指导观念,在抓好水果质量的前提下,把做大做强品牌作为提高我县特色水果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来抓。通过加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力度,加快特色水果的商标注册和名牌创建,打响了特色水果品牌,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目前,灌阳黑李获得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华名果”称号和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广西优质农产品”称号,成功培育出了“千家峒”品牌;灌阳雪梨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成功打造了“麒麟山”品牌。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和在公路沿线安装巨幅特色水果广告宣传牌,宣传报道灌阳特色水果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推广特色水果品牌。通过多形式、广范围、深层次的宣传,提高了灌阳特色水果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发展效益。通过开展特派员下乡活动,采取部门联产业联经费、技术干部联服务联奖薪的办法,强化特色水果产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特色水果市场化服务水平,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特色水果市场营销,逐步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特色水果营销队伍,使特色水果的市场售价保持稳定,并力求稳中有升,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免除了其发展特色水果生产的后顾之忧,特色水果销售渠道稳定且价格看好,群众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力引导和培育灌阳县千家峒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果农”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构建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使产供销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水果产业化经营格局。
今后,我们将以建设桂北特色水果基地为目标,按照“南橙、北李、中雪梨”的格局,着力提高特色水果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切实做大做强特色水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系中共灌阳县委副书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市市长郝玉松:做足“边”文章 打造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靖西边境合作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设立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靖西作为引领区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靖西市市长郝玉松23日称,靖西市将建设试验区引领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机融合起来,挖掘“边”的优势, 【详细】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强县
近年来,合浦围绕“汉郡合浦海丝明珠”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合浦打造成为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强县和海丝文化名城?记者对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进行了专访。 【详细】
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荔浦以开展“双创双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响“神奇荔浦·‘芋’满天下”旅游品牌,今后,荔浦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对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进行了专访。 【详细】
专访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融入大招商格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邕宁区作为五象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全力落实“三个攻坚突破年”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增长,保持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邕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