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实践的客体和落实的载体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为此,平南紧紧围绕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目标,在推动工作落实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把活动成果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展示在加快发展中,为不断开创平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提供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一、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创先争优
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一是围绕“富民强县”谋发展。坚持“六靠”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创先争优,着力解决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活、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集中力量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紧紧围绕“四保一赶超”要求,深入实施“港工城一体化”战略,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江滨城市,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培育港口、旅游、新能源等特色经济,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富民强县”新跨越中迈出坚实步伐。二是围绕创新载体促发展。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分行业领域打造了五个鲜明具体、切实可行的实践主题,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三百工程”项目建设大会战一线中,开展“服务项目建设、争当兴业惠民新标兵”主题实践活动;在维稳一线中,开展“服务维稳强基工程,争当平安和谐标兵”主题实践活动;在学校中开展“服务科教兴县新目标,争当和谐校园建设新标兵”主题实践活动;在农村服务队中开展“围绕服务三农建设,争当惠农增收新标兵”主题实践活动等。通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快实现平南富民强县新跨越中找准位置,主动靠前,放手作为,建功立业。三是围绕工作落实抓发展。实施“绩效考评”行动,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增添活力,出台了《平南县绩效考核办法》,对各领域、行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量化考评,将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度基层党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结合“日常督查、阶段考评、年终总评”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满意度较好的党组织,及时总结宣传先进经验,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党组织,要求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细化措施、限期整改,以此推动创先争优目标任务的落实,通过活动的常态开展和持续活力,确保创先争优的根本点落实在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上。
二、在立足岗位推动发展上创先争优
坚持把建立承诺践诺评诺长效机制作为激励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调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争优秀的积极性。一是围绕“富民强县”确定承诺。通过发放“承诺需求卡”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后,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中心任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承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增强承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电视、网络等平台,公布承诺内容,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这样,通过公开承诺,增强了党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了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在动力。二是立足岗位履行承诺。全面开展“三级承诺、千人服务、万人联评”活动,由县四家班子带头承诺,通过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双向承诺”,创造性提出“承诺公示制、承诺听证制、承诺旁听制、承诺合议制”等四项创新机制。共组织1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2.8万多名党员立足岗位实际,紧扣全县中心工作,作出承诺10万多项,目前兑现8.53万多项,群众满意率达98.75%。三是互动联评兑现承诺。深入开展“承诺对话,联评直通”活动,通过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对党组织和党员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互动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与基层党组织目标责任管理奖罚挂钩,把评议结果作为机关党员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累计兑现承诺73490多项,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办实事好事6700多件。全县共有853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了联评,共有1381个基层党组织满意率达95%以上,占基层党组织数的92%。
三、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上创先争优
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落实到增加群众收入、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农村发展上。一是把好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今年将筹集资金13.6亿元,实施12项惠民工程,着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可喜变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二是选准帮民致富的定位。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积极为农民增加收入出思路、想办法、上项目,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1、协调相关帮扶部门提供资金、信息和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共建村创办1个以上主导产业基地,新增1个以上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让群众在家稳步赚钱。如县扶贫办指导同和镇妙客村成立西瓜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90%农户种植西瓜,人均纯收入增600多元。2、组织一批社会责任感强、党建基础好的非公企业党支部与村党组织“一帮一”结对共建,培训一批富余劳动力就业,推动企业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目前,有50多家非公企业与农村党组织开展“一帮一”结对共建活动,投入了近5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3、采取联系专家重点指导、选派参加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共建村每年培养3名以上实用技术人才,扶持3户以上“党员致富(创业)示范户”,着力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变“输血”脱贫为“造血”致富。开展活动以来,全县1560多名机关党员联系群众1735多户,共为帮扶对象解决3870多件具体困难,提供致富信息3850多条。三是坚持深入群众的方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方法,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出台了《平南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乡镇、项目工作制度》,采取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2-3个不同行业典型点,定期走访,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典型培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示范点专人联络制度,全县派出130党建指导员、联络员联系各类示范,进行跟踪服务,积极为示范点出主意、想办法、定目标。不断完善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乡镇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村组、农村党员联系农户制度,积极推广党员示范岗、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做法,引导广大党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竭尽全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凝聚民计民力,形成加快发展合力。
四、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上创先争优
坚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紧紧围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创先争优。一是积极探索村“两委”班子建设新路子。探讨推行了村干部全责制管理改革,全县共定编1412名全责制干部,全责制编外干部共864名,全职村干部工资提高至1100—1400元,大大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提高村干部自觉履职积极性,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二是高质量推进结对共建活动。在城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和“城乡互动、农情联解”活动,共组织了191个机关党组织与259个村党组织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子;组织1560多名机关党员联系群众1735多户,共为帮扶对象解决3870多件具体困难,为结对帮扶对象提供免费信息3850多条。三是多形式实施服务工程。投入150多万元在全县288个村(社区)设置群众工作服务站、“农事村办”服务站,在县、乡、村派出1000多名干部下乡驻村开展为民解困活动,共为16.7多万名群众提供服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5.39万余件,办好事实事3.2万多件,调解矛盾纠纷5810余件。同时,组织开展“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等系列主题活动,为实现“四保一赶超”目标增添活力。
(作者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委员会副书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市市长郝玉松:做足“边”文章 打造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靖西边境合作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设立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靖西作为引领区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靖西市市长郝玉松23日称,靖西市将建设试验区引领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机融合起来,挖掘“边”的优势, 【详细】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强县
近年来,合浦围绕“汉郡合浦海丝明珠”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合浦打造成为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强县和海丝文化名城?记者对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进行了专访。 【详细】
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荔浦以开展“双创双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响“神奇荔浦·‘芋’满天下”旅游品牌,今后,荔浦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对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进行了专访。 【详细】
专访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融入大招商格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邕宁区作为五象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全力落实“三个攻坚突破年”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增长,保持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邕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