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2日 来源:灵川县委办公室 作者:孔德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灵川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区、市相关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四大建设”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开发甘棠江,建设大县城,打造新灵川”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灵川”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3.3亿元,同比增长12.4%;财政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30.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05亿元,同比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88元,同比增长1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7元,同比增长13.8%。

    一、坚定不移做强工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依托园区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一是着力加强八里街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强化规划管理,创新运作机制,加快园区征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发展等工作。近年来,共投入5亿多元资金加强园区规划、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区多园”框架模式,为承载招商引资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筑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园区规划面积达32平方公里,分东部、中北、中南和西部四个组团;新征建设用地8000多亩;逐步完善了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共引进了桂北竹木产业园、大西南汽车城等141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42个,完成税收3.96亿元。八里街工业园区被评为“2009年度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开发区”。同时,加强了潭下金山、三街五里排、大圩铁山等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现有企业的协调服务。推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支持、动员、鼓励企业技改升级,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供电、供水等难题,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顺利完成了桂林金山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超级纳米钙生产、桂林铭锆玻璃有限公司啤酒瓶生产等企业技改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了县城范围内甘棠江边和桂磨公路沿线企业“退二进三”的设想,并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目前,“七厂一台”搬迁改造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其中计划投资8.7亿元的桂林康密劳铁合金有限公司搬迁改造和产品升级项目于2010年在三街工业集中区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可以试产,其它企业搬迁改造的相关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

    四是加快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步伐。顺利完成了县氮肥厂、水泥厂、铅锌矿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灵川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82亿元,同比增长28.83%;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5.27亿元,比同比增长25.7%。

    二、坚定不移做优农业,千方百计稳定农业生产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完善公共服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城镇化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区建设。加强了甘棠江、漓江、桃花江、花江、马河、潮田河等“六大流域产粮区”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抓好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增长,2010年粮食生产面积达49.47万亩,产量达17.16万吨。

    二是抓好果蔬示范区建设。加快了大圩万亩提子、万亩蔬菜、潭九公路沿线万亩柑桔、潮大公路沿线万亩柑桔、海洋万亩优质桃、潮田万亩优质梨、灵田万亩提子、青狮潭万亩百香果和灵川镇万亩蔬菜等“9个万亩果蔬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做优了柑桔、桃子、提子、百香果、无公害蔬菜等农业产业。2010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21.52万亩,产量达13.3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27.03万亩,产量达44.92万吨;建成“一村一品”村1007个。

    三是培育壮大养殖示范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了大发养殖、威昂畜牧、天桂畜牧、新福禽业、宏丰良种、发旺种猪等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2010年全县畜牧水产产量达4.57万吨。

    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各地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休闲观光农业等,增加生产经营收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带动农民增收。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好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抓好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政策性收入。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7元,同比增长13.8%。

    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切实加强农田水利、沼气能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自然村全部通机耕路,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率达92.2%,沼气入户率达55.2%;建成了大圩下力脚、潭下下岭底、灵川镇东家山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抓好了林权制度改革、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外业勘界面积212.08万亩,占上级下达任务的140.42%,发放林权证面积120.1万亩,占任务的100.9%。据统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9.91亿元,同比增长4.41%。

    三、坚定不移做活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充分利用灵川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有利机遇。以旅游商贸物流为龙头,来增强灵川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一是加快了灵川县城至八里街段商贸物流区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了桂黄公路县城至八里街段汽车、工程机械、建材、医药批发、家具等各类专业市场,新引进汽车4S店8家。引进了桂北新天地、城北物流配送中心、大西南汽车城、时代购物广场等商贸物流项目,加快了该区域内各类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产品的包装,深化拓展了“东、中、西”三大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旅游美食节、第三届海洋银杏摄影节和大圩古东红枫节等活动,打造了大圩古东瀑布、毛洲岛、大境大野神境等一批高品质景区景点,桂林盘古度假新天地、潮田河桂林乡村水世界、桂林漓江天目湖等一批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荣获2009年度“广西优秀旅游县”称号。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43.73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3.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87%。

    三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了县城、八里街、桂磨公路大圩段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新建了梧桐墅、玉柴博望园、江岸美城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特别是加快了桂黄公路沿线县城至八里街段一批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步伐。目前,该路段内规划建设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28栋,其中桂林市公安技侦大楼、创业大厦、富豪兴城等15栋已经建成,哈佛中心大厦、翰林轩、水岸新城、八里街1号公馆桂林顺祥大酒店等13栋正在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味。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6.9亿元,房地产业已成为灵川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商贸物流、旅游美食及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第三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据统计,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3亿元,同比增长21.29%;第三产业完成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1%。

(作者系中共灵川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