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一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区级贫困县,基础弱、底子薄,长期以来发展水平处于全区全市落后位置。近年来,灌阳县准确把握县情和发展阶段特征,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工作为核心,突出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建设,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达两位数以上,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突破了40亿元、2亿元大关,创造了灌阳经济发展历史最好水平。
一、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调结构,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实现新突破
抓投入上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落实目标化”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发展中求突破,发展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大力推进了一批能源、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突破制约灌阳发展的能源、交通瓶颈制约,全县经济后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2010年灌凤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强力打造能源“高速公路”,加快凯歌220千伏送变电工程进度,2011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在建设。积极推进江东新区开发,江东防洪堤2011年初可完工,滨江东路已开工建设,灌阳商会大厦、市民广场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即将动工。全县60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投资11亿元以上。中央投资项目顺利推进,1-4批67个项目竣工率达98.5%,70个新增项目实现99%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计划项目62个。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引导企业入园聚集发展,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开发规划面积1.5万亩的区级B类灌阳工业集中区,科学论证园区战略定位、产业选择、开发模式,快速推进冶炼园、选矿机械制造园、食品加工园、石材园建设,冶炼园初现产业聚集效应,采取“地产模式”开发的选矿机械制造园初具雏型,建成后将成为全区同类专业园区中的一流园区。2010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800万元,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已达38家。
——城乡建设不断提升。强化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精心组织重点项目和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简洁的现代模式逐步改善城乡风貌。对县城主要街道全面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县城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城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投入资金4695万元建设15个普惠制点和2个重点村。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200个自然村屯道路硬化。
二、着力加大招商引资调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突破
我们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策划优质项目,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突出优势,着眼服务,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成绩上了新台阶。
——突出优势,招大引强。发挥独特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品质优越的石材资源、藏量丰富的小水电资源、独具特色的农林产品、技术精湛的冶炼及选矿机械制造人才,招大引强,以资源换产业,以人才强产业。
——创优环境,着眼服务。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营造全民招商的氛围,创建优良投资环境,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实行联系人制度,明确责任和目标,全程跟踪服务,促使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
——内引外联,吸引外资。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以灌阳商会等为平台,引导灌阳籍在外老板回乡创业。积极组团参加区内区外各类展会,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外出上门推介项目,依托灌阳“二月八”农具文化节开展经贸洽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引了大批客商来灌投资兴业。在201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新签意向性项目4个,签约金额达 21亿元;新签市外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7亿元,超出全年任务20.7个百分点。实施市外投资项目29个,总投资14.1亿元。
三、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调结构,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工业经济是全县经济的主导,切实把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工作来抓。
——加强监管,提高发展质量。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督管理体系,采用财政奖励和电力监控等有力杠杆,对贡献大、生产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实行大张旗鼓地奖励和扶持,对税率低、万元增加值能耗高的企业进行限制和整治,尤其是对冶炼企业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企业自身发展和全县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强化服务,加快企业发展。继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整合力量,强化责任,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重加强政银企合作,出台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困难。
——疏堵结合,推动产业升级。在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企业提供发展平台的基础上,以优惠政策为导向,引导企业入园,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同时,对冶炼、石材、矿山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实行整治。采取差别电价、技改升级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强对石材产业整治,大力整顿开采秩序,促进石材产业走深加工道路,确保石材资源有效利用;对分布零散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进行集中整治,以园区为平台,实现聚集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规模企业增至32家,其中税收过千万的3家,产值超亿元的6家,全区500强企业2家。
四、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调结构,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灌阳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特色规模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规模特色农业凸显成效。重点发展黑李、雪梨等落叶果种植,其中黑李、雪梨、脐橙三大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基本形成了“南橙北李中雪梨”的种植格局,培育出了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千家峒”系列水果品牌。经作种植凸显“西瓜、西红柿、红辣椒”三红特色,全部达到万亩以上规模。以“吨粮田、万元田”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广“超级稻+蔬菜+马铃薯”等高效种植模式。推广超级稻种植超12万亩,百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点最高单产达813公斤,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创广西杂交稻单产最好成绩,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超级稻高产创建突出贡献奖”,被袁隆平誉为“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业,2010年,全年肉猪出栏35万头,推广发酵床养殖新技术,建立发酵床生态猪场16个,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继续培育康乐人粉业、兄弟木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梁华生物公司建成投产,填补了广西甘薯色素提取企业的空白。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一批紫色红薯、中草药材等生产基地,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推进。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公司、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承租农户耕地,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农业领域,促进了特色农业公司化运作、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7.98万亩,其中新建成2000亩的高产油茶基地1个,500亩的黑李示范点1个。
五、着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调结构,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以桂林市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把旅游作为带动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推进旅游“一总规、三详规”编制工作,依托境内特有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积极整合,精心包装,创建和完善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黑岩景区。积极开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家洞、桂剧创始人唐景崧故居、月岭古民居和文市石林等旅游资源,有序推进特色旅游景点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构建内部精品线路。挖掘传统文化,提炼时代主题,成功举办了灌阳“二月八”农具文化节,探索获取了文化服务农业工业、带动旅游发展的经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六、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调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突破
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建立“倒逼”机制,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9%,超出任务12.34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任务以内。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获得了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作者邹长新系中共灌阳县委书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市市长郝玉松:做足“边”文章 打造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靖西边境合作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设立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靖西作为引领区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靖西市市长郝玉松23日称,靖西市将建设试验区引领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机融合起来,挖掘“边”的优势, 【详细】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强县
近年来,合浦围绕“汉郡合浦海丝明珠”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合浦打造成为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强县和海丝文化名城?记者对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进行了专访。 【详细】
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荔浦以开展“双创双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响“神奇荔浦·‘芋’满天下”旅游品牌,今后,荔浦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对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进行了专访。 【详细】
专访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融入大招商格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邕宁区作为五象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全力落实“三个攻坚突破年”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增长,保持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邕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