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镇规划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县城城市功能日益健全,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这是灌阳这个山区县近年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城镇化动力
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力,促使县域工业从分散逐步集中,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动力源,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40.69亿元,同比增长22.7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6.7%、24.22%。
——突出抓好工业,打牢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按照“工业主导、全民创业、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创新方式,加大投入,快速推进总体规划面积1000.5公顷的自治区B类工业集中区——灌阳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形成产业洼地效应。同时,加大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特别是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力度,增强工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做足小水电、做大冶炼、做强选矿机械制造、做精石材、做活农林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确保全县经济长期的快速发展对城镇化建设长期的有效推动。
——重点抓好农业,形成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强大推力。依托中华名果灌阳黑李、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灌阳雪梨的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以黑李、奈李、雪梨为主的落叶果种植和生猪为主的养殖等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走富有地域特色、行之有效的特色规模农业道路。以城镇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培育出康乐人粉业、桂林梁华生物科技、新宇葛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化链条,吸纳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
——大力抓好第三产业,呈现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乘数效应。大力调整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圈,提升和带动餐饮、住宿、批零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以集镇市场为重心的商贸业,进一步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目前,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4497户,从业人员6463人,注册资本17110.57万元,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拉动效应明显,城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城镇品位
城镇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龙头。灌阳县始终坚持城镇化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的法制管理原则,确保城镇化发展水平、速度和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以县城为中心,黄关、文市两个建制镇为次中心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覆盖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先后进行了学洲开发区、滨江西路小区、原商业食品总厂小区、城南中心区、原物质仓库小区等居住区控制性详规,构筑县城“行政核心区、人居适宜区、工业集中区、休闲娱乐区”的规划体系。
——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到2010年末,全县除灌阳镇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外,其余8个乡镇都进行了集镇总体规划编制,覆盖面达100%,集镇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布局基本合理。
——一批长远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规划完成。先后完成县城江东新区详细规划0.86平方公里、西山坪工业区规划2.71平方公里、车田工业区规划1.117平方公里、文市镇工业区规划6.17平方公里。同时,为加快乡镇集镇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编制新农村村屯规划600个。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镇功能
在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多元化融资投资,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城镇功能。
——临街建筑物进一步改造完善。根据城乡风貌改造要求和原则,结合实际对临街建筑物进行分类改造。对建筑构造具备改造条件的89座(栋)临街房屋,进行局部改造,同时进行外立面改造;对具备整体拆除新建条件的34座(栋)临街房屋,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建设方式,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街区;对不具备整体拆除新建条件的162座(栋)临街房屋,着重进行“穿衣戴帽式”外立面改造。临街建筑物功能更趋完善,立面更趋美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主要通过多元化投资实现“四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街道平坦宽阔、舒适宜人。投入资金5720万元,改造和新建共37条、总长4.2公里的县城道路,完成日处理污水一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以及15公里配套管网。
县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投入351.8万元,实施滨江路人行道、护坡、县城街道绿化工程,修建大理石装饰花坛83个,改砌树池216个,种植和改栽桂花树、茶花树等绿化树610余株,铺种马尼拉草皮8020㎡。
夜景五彩琉璃、灯火辉煌。投入1991多万元完善滨江西路、县城桥梁等公用设施建设,建沿江景观休闲广场、临江凉亭、风景台6个,临江大理石雕花护栏2800米,铺设花岗石地面450㎡。安装电子投光灯2100套、LED彩色点光源1600套、点光源艺术装饰灯具1600套、LED数码管3500m。实施楼宇亮化工程,亮化楼宇6栋。
环境整洁靓丽、焕然一新。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严格规范户外广告公司管理,有效控制县城建筑渣土运输,按质按量完成县城2520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投资30万元在县城各主次干道上安装新式果皮箱290个,维修和安装垃圾屋28个,县城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加快推进集镇建设。依靠产业发展和地理位置,有重点地对县城和黄关、文市两镇及新街乡进行综合规划,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使之产业集中、功能配套、服务完善,成为县乡结合部新的商品集散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乡镇企业集中地,构筑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和迁移的“桥头堡”。
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农民迁移
积极探索配套改革。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现行户籍管理政策,放宽政策,优化服务,构建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的制度体系,疏通农村向城镇人口流动和迁移渠道。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调整就业培训、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逐步解决县城周边被征地农民、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向城镇转移农村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近五年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0845人,年均增加4169人。到“十一五”末,全县城镇人口增加到3.6万,城镇化率达21%,年均增长5%。
强化市场运作,拓展融资渠道
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成立广西灌阳钟合投资有限公司,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扶持,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建立起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困难问题。以土地换基础设施,使投资者真正得到实惠,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目前,县城学洲开发区、滨江西路小区已成功开发建设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商住小区,市民居住和休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形象。
(作者系中共灌阳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市市长郝玉松:做足“边”文章 打造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同意设立自治区级靖西边境合作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设立百色开发开放试验区靖西作为引领区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靖西市市长郝玉松23日称,靖西市将建设试验区引领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机融合起来,挖掘“边”的优势, 【详细】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强县
近年来,合浦围绕“汉郡合浦海丝明珠”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合浦打造成为中国滨海文化旅游强县和海丝文化名城?记者对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进行了专访。 【详细】
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荔浦以开展“双创双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响“神奇荔浦·‘芋’满天下”旅游品牌,今后,荔浦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对荔浦市委书记陈代昌进行了专访。 【详细】
专访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融入大招商格局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邕宁区作为五象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比较优势,全力落实“三个攻坚突破年”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增长,保持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邕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