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叶兆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以来,党中央又在多次全会和党内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建立党内关怀机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党内和谐,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的有效手段。

  党内关怀机制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党建工作中的体现,是增强党内和谐、激发党内活力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党建工作,首先就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级党组织都是由一个个党员组织起来的,而每个党员又都是社会中的一员,都有像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同样需要组织的关爱。建立党内关怀机制,使党员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党员才能在执政的实践中更好地履行共产党员历史责任。

  党内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对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疏导等,有利于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进而以党内和谐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才能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通过党组织内部的充满温暖和活力的自身建设,党员之间互助关怀,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激励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党内关怀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实施

  党内关怀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生活关怀和心理关怀。党内关怀的对象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基层干部和处于基层的普通共产党员,是党的集体和党的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关怀,领导干部对一般党员的关怀。从我们的实践看,党内关怀可以划分为精神型、创业型和救济型三种形式。

  所谓精神型关怀,是指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关心党员,使共产党员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活泼的身心状态。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之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充分考虑不少党员存在着超负荷工作、带病工作的现状,既要关心党员干部的生活状态,也要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

  所谓创业型关怀,是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帮助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关怀党员,既要授“鱼”,更要授之以“渔”:对观念落后的困难党员注重从思想上扶志,帮助他们理顺情绪、转变观念,使他们不失志;对缺乏技能的困难党员注重组织他们参加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提高技能和致富能力;对暂时失业的党员,要着重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对于广大的尚未退休的党员来说,创业型的关怀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所谓救济型,是指对于那些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党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时刻体现党组织的温暖。中共临桂县委出台《关于建立党内关爱金开展困难党员帮扶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困难党员爱心卡”,在如何有效开展对困难党员进行救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使党内关怀成为一种制度,成为一项党的基层组织常态性的工作

  建立稳定的“党内关爱基金”,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制度的重要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公益性、互济性的党内关爱基金。从各地实际操作和运行来看,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列一点,社会集一点,党员捐一点,企业助一点”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方式和途径。临桂县党内关爱基金就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这一办法募集资金设立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拓宽关爱资金的筹集渠道,把党内关爱资金这个“蛋糕”做大,为实施党内关爱提供经济支持。

  完善的党内关怀工作机制,是把党内关怀落实到位的保障。一是建立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领导协调机制。党内关怀牵涉到卫生、财政、劳动、民政、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组织部门要重视加强与这些职能部门的协作,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共同做好党内关怀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的执行机制。在县委组织部做好总协调的同时,要有具体的工作机构抓落实;要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党委和村屯党支部的作用,明确划分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职责、人员、工作三到位。三是建立党内关怀效果反馈评价机制。要围绕党内关怀制度建立反馈评价机制,不断总结关怀机制实施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内关怀实施的方式方法,提高实施的效果;把实施党内关怀制度作为考核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和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建立奖惩制度,以组织手段推动党内关怀制度建立和完善。

  激发党内活力,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制度的目的。通过党内关怀,使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牢记党员的使命,主动自觉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一是在实施党内关怀的同时要强化党的宗旨教育和使命教育,使党员真正把党组织的关怀转换成一种激励、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二是要把关心党员生产生活和保障党员政治权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落实好实现好,使党员时刻感到是党组织中平等的一员,确保他们参与政务的议事权、决策权和知情权,大力激发广大党员在履责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党员的责任制,把党内关怀机制的落实与创优争先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党员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增强党员们对党的感情和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作者系中共临桂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