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国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客观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县域实际,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水平。

  促进科学发展,使社会管理创新有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历史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不断凸显,而且随时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社会系统性的风险加大,社会的脆弱性加剧,成为社会发展中隐含潜伏的风险因素。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但把“蛋糕”做大,而且把“蛋糕”分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十一五”时期,岑溪市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工业项目和厂房建设大会战以及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招商引资年活动,打好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产业集群三大战役,全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经受了冰冻、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等各种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143.47、7.8、128.43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也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96.7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救灾救济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时期是岑溪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应对各种挑战的攻坚破难期。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岑溪市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解放思想,注重生态文明,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打好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产业集群三大战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把岑溪建设成为桂东南副中心城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社会管理创新有坚实组织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抓好了,就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有效协调利益群体的各种关系,进而推进社会和谐。中央提出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按照这一要求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就要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的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意识,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能力,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岑溪市以加强组织保障为着力点,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组织系统。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务工作者建设服务工程,即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二是加强和完善群团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建带群团工作机制,一方面是带组织同步健全,另一方面是带工作同步创新、带学习同步提高。三是加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建设。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合作社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社会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管理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服务为重的工作理念,构建全天候畅通的服务渠道,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行网络问政,建立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群众反映的事项集中归口,责成有关部门限期办理、答复;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爱心联盟”,扩大爱心系列工程的实施效果;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帮扶群众制度,做到真帮真扶真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维护稳定体系。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抓好平安岑溪建设,抓好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诱发违法犯罪的社会消极因素;强化预防预警,制定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围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社会管理创新有广泛群众基础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管理又包含着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高度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这既是社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搞好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合理制定社会政策,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近年来,岑溪市制定帮扶困难群众、惠及民生的各类政策措施近100项,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坚持每年实施10项以上为民办实事工程,群众多方面受益;采取积极措施做好住房保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简化新农合报销流程,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增加群众收入;统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发展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征地拆迁平稳有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实践表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惠及民生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岑溪市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