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支柱产业,特别是通过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订单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以产业开发和产业建设为具体形式,通过企业集聚、城镇化建设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藤县在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于藤县的实践谈谈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必须建立“系统抓、抓系统”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全力配合支持帮扶村建设。突出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领导保障。严格实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认真做好项目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应着眼于发挥优势,选好选准产业项目,既要开发好当地传统产业,也要选择易为群众接受的新扶贫产业。三是面向市场,注重引导。运用市场机制,采用资金或劳务合作入股等形式,依托合作社或相关企业,将土地和人力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运作。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扶持扶贫龙头企业,辐射贫困村,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发挥优势,引领示范。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引导、扶持贫困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科技扶贫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到户贷款推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立足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集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并以这些产业为载体辐射带动周边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近年来,藤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相关文件政策,全面有序开展各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改变传统“输血”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经济能人+农户”、“优势产业+农户”等模式,扶持农民发展种养业走上脱贫致富路,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化,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产业扶贫的政策体系
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需要财政、金融、科技、准入等诸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财政方面,逐年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确保产业发展有稳定的资金保障;不断优化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结构,以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产业扶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金融方面,积极探索金融、信贷投入新机制,可通过发展村镇银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三是科技政策方面,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配套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准入政策方面,结合贫困地区实际,以特色产品生产、产业链延伸、品牌化建设为重点,从用地、贷款、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重点
以产业扶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扶贫产业的选择与布局。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应对本区域的资源条件有正确的评估,合理确定项目。在产业布局安排上,要以带动贫困村发展为核心,满足产业适度规模发展的需要。对贫困农户给予重点扶持,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对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大户给予积极扶持。通过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带动,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二是完善扶贫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需要技术服务支持。产前技术服务主要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来完成,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注意产业链条的合理整合,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效对接起来,缩短中间环节,切实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组织化程度,支持专业合作社组织农产品销售,降低农户单家独户交易的成本;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专业交易市场,降低物流成本。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加强产品策划、包装和宣传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为中共藤县县委副书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隆安县]“生态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
4月25日,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的水田里机声隆隆,三台载满秧苗的插秧机穿梭而过,水田里顷刻间一片葱绿……“现在干农活可轻松了,就算穿着皮鞋也能种地!”正在操作插秧机作业的农机手凌维志乐呵呵地说 【详细】
钦州产业扶贫使18万人脱贫 今年力争减贫两万人以上
4月13日清晨7时,浦北县白石水镇良田村。天蒙蒙亮,湿润的微风中,黄武强走在茂密的番石榴树林中,极目望去,番石榴枝吐嫩芽,长势喜人。4年前,他没想到,村里这1000多亩番石榴会成为本村的“致富林”。 【详细】
钦州:产业扶贫助18万人“摘穷帽”
清明期间,良田村1000多亩番石榴初吐嫩芽。“这是脱贫林,也是致富林。”在这里担任4年“第一书记”的覃金华说。 【详细】
[平果县]产业扶贫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
“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总觉得种植火龙果是有钱的大老板才能干的,现在政府给了我们好政策,不一样了!年初种果,年底就开始挂果,明年就有好收成。”看着眼前长势良好、日渐丰茂的火龙果园地,平果县太平镇壮烈村的黄尚德满脸期许地说。 【详细】
[宜州市]宜州投入上亿元实施产业扶贫
“4亩蜜橘去年有了收成,基本脱贫了。这得感谢市里推进‘整乡推进’扶贫。”3月18日,宜州市福龙乡村民韦述泗说。据了解,去年该市共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1.26亿多元,4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