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沈荔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艺术城市”是一个城市根据其民族文化特点、地域特点、自身的文化定位,综合运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艺术、当代综合艺术和各种环境艺术,所形成的体现该城市在世界范围唯一性的,以独具风格和风貌的城市建筑、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文化为代表的个性化的城市符号。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灌阳县将“艺术城市”概念植入其中,按照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定位,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瑶族文化和生态农业为核心、以艺术为内容,以期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特色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和创新,力争在自治区、桂林市乃至全国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灌阳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有世界瑶族发祥地、桂剧发源地,瑶族、桂剧文化源远流长,红军三过灌阳留下了壮丽的红色文化,有原始质朴的农耕文化、别具一格的茶食文化,有国家AAAA级黑岩景区、文市石林自治区级地质公园、月岭古民居、唐景崧故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4.81%等。依托这些优势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须从强化“四个意识”入手。

  强化机遇意识。党的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获批并出台一系列支持城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为创建“艺术城市”提供了很好机遇。应强化机遇意识,充分用好、用足、用活有利于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机遇效应和政策效应。

  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城镇化的“龙头”,是城镇建设管理的依据。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应把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抓紧编制《灌阳县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建设规划纲要》,修编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并将工业园区、商住新区和旅游景区纳入城镇规划,完善交通、电力、防洪等专项规划,促进各项规划的紧密衔接。坚持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规划,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法定程序作为县规立法,出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强化规划实施监督管理。

  强化发展意识。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应避免因一味“造城”产生的有城无市“空城”现象,产生大量“无业游民”。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必须做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注重城镇产业的布局定位、功能定位和分工组合定位,使城镇空间、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引进和实施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做到与城镇产业、功能布局相互配套衔接,把城镇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与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为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构建可靠的产业基础。

  强化文明意识。城镇化的过程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创建“艺术城市”特色县,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向推进,加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培养,提倡健康文明生活,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科学保护以灌江为重点的中小流域环境,开展文明单位、生态村镇等系列创建活动,抓好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生态文明村屯“农村三大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和“改水、改厕、改厨”,实施城乡风貌改造,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清洁卫生环境,充分体现灌阳千年古县的文明。(作者为灌阳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