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余丕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建筑白墙红瓦、村容环境整洁、溪流清水长流、田园空气清新”这是走进港北区港城镇独寨村独寨屯给人的第一感官印象,也是港北区开展“美丽港北·清洁乡村”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及贵港市“美丽贵港·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港北区迅速行动,通过强化组织、物质和纪律三个方面保障,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市)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已初步建立,正向着“山青、水美、地干净”、着力把港北区打造成为“文明整洁,生态宜居”美好家园的目标迈步前进。

  一、坚持政府主导、宣教开路、社会全员参与,为“清洁家园”专项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抓政府带动,推进工作指导科学化。4月10日市动员会结束后,港北区立即召开工作部署会,要求全区迅速开展陈年垃圾清运工作,为开好局赢得了主动。截止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清洁乡村”工作会议达到6次,分管领导坚持每10天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确保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全区实行责任领导包干负责制,区委书记徐育东、区长韦庆强带头前往所驻村镇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区四家班子的处级领导深入各自联系点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和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村干、困难群众等方式,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指导和参与到“清洁乡村”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推动全区“清洁乡村”活动科学、有序开展。

  二是抓宣传舆论,推进活动参与全民化。港北区创新宣传方式,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手绘文化墙、漫画墙,宣传“清洁乡村”活动意义,让村民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设立清洁家园宣传长廊,开展万人签名承诺活动、分发倡议书;组织“美丽港北·清洁乡村”壮话山歌文艺巡回演出,借助港北区传统壮话山歌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中里乡、奇石乡组建3支文艺队利用壮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深入村屯进行宣传,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借助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在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电台等自治区级媒体刊登新闻44条,在贵港日报、贵港电视台等市级刊登新闻121条,港北采风制作了9个“清洁乡村”专版,印发“清洁乡村”工作简报30期,特别是在7月19日的广西日报、7月23日广西电视台分别刊登和播出了港北区“清洁乡村”活动专栏、专题片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区上下广泛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热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营造出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美丽港北的强大声势。

  三是抓综合整治,推进工作开展常态化。自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港北区在4月组织开展了陈年垃圾集中清运行动,5月组织开展了圩镇容貌“三乱”集中整治行动,共出动清洁车辆机具3732台次,清理卫生死角2245处,累计清理沟渠长度109.1公里,全区上半年共清运了1.4万吨的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无害化处理,填埋处理建筑垃圾超过5万吨,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乡镇(街道)共实施综合整治行动428次,清理乱摆乱卖摊点851处,拆除乱搭乱盖建筑物337间,拆除建筑物面积24180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各圩镇的圩容圩貌。通过一系列的集中整治行动,让群众真正看到身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逐步培养和树立他们居住美好环境愿望和意愿,进而引导他们自觉参与“清洁乡村”活动中来。

  二、坚持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强化基础建设,为“清洁家园”专项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一是多方筹集资金,确保有钱做事。“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港北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采取财政补一点、社会筹一点、群众投一点的办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确保有经费、有人员、有设施的活动“三有”机制初步建立。截至8月30日,共投入“清洁乡村”活动资金1063.34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646.74万元、各部门帮扶资金约65.9万元,社会捐资302.3万元,村民出资48.4万元。在7月上旬,组织开展“千台清洁车下村屯活动”,得到了全区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共收到捐款181.88万元,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我们基本达到了有钱做事的目的。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我们一直坚持以捐资出力来评价全社会参与活动程度的理念,特别是在村民参与这一块,我们不但发动群众参与清洁大扫除活动,还通过村屯理事会,贯彻“谁受益、谁出钱”的理念,发动群众每家每户按月缴交垃圾费,用于补贴村屯保洁员工资,让大家逐步树立一种“搞清洁是自己的一种义务”的思想,形成一种清洁卫生“我要管、我要做,大家都要管、都要做”的习惯,确保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保洁员之间、群众与垃圾外运承包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氛围。

  二是实行外包机制,降低垃圾收运成本。该区积极探索环境卫生管理新路子,实行垃圾清运分片承包制,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划分区域,分片发包,目前,除贵城街道17个社区以外的106个村全部实行垃圾转运市场化运作模式。港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较多,垃圾清运困难大,该镇因地制宜分片区实行垃圾清运承包制,把全镇14个村分为东片、西片、北片和独立村,三个片分别8-9万不等每年承包给热心公益事业、诚信度高的个体户或经济能人、党员队长骨干,承包者每2天清一次,结余时间还可以跑运输、搞农业生产,一举两得。中里乡通过各种平台广发信息,寻找清洁服务外包商,选择有清洁工作经验的承包商,在承包期内,负责清理该乡两个圩街的垃圾以及23个村庄垃圾屋内垃圾的清运工作。通过清洁服务外包的形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清洁效率,逐步形成了“个体承包、村委担保、镇级监管”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城乡垃圾转运问题。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垃圾收运网点布局。港北区加大对各村主干道路进行硬化建设,加强对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全区11个垃圾转运站除了2个重新选址外,其中有1座已经完成建设,预计在9月上旬进入试运行,8座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预计在9月中旬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试运行;全区每一个自然屯都建设1座垃圾屋(池),配备一人以上的保洁员,每3户配1个垃圾桶,按照“户集—村收—乡运”模式,每天进行垃圾收集处理;在物资配备方面,全区已配发村屯人力清洁车810辆,完成垃圾收集站(垃圾池、垃圾屋)建设744座,配发大常规、标准垃圾桶2624个,配发小常规垃圾桶20863个。覆盖全区农村的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市)处理”收运模式网点布局基本完成。

  三、坚持完善机制、村民自治、强化监督考评,为“清洁家园”专项活动提供纪律保障。

  一是强化建章立制,建立规矩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港北区“美丽港北·清洁乡村”工作方案》、《港北区“美丽港北·清洁乡村”活动挂镇、挂村方案》、《港北区“美丽港北·清洁乡村”实施细则》、《港北区“美丽港北·清洁乡村”活动督查方案》、《港北区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汇编》、《港北区“美丽港北·清洁乡村”考核办法》、《港北区“清洁家园”专项活动方案》、《港北区“清洁水源”专项活动方案》、《港北区“清洁田园”专项活动方案》等一批指导性文件。在各村屯制定实施《村规民约》《村屯卫生管理制度》《村民卫生行为规范》《农户“门前三包”责任书》《村卫生评比办法》等制度,保证“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常态化。

  二是推广“一组两会”制,实行村民自治。为进一步调动农村党员群众服务社会的热情,扭转部分农村党员“作用难发挥、先进性难体现、积极性难调动”的被动局面,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美丽港北·清洁乡村”活动中,港北区以推广“一组两会”屯级互助自治工作制度为契机,在农村党员群众中创造性地开展“三亮三树”活动,即“亮身份、树宗旨意识;亮岗位、树责任意识;亮承诺、树模范意识”,不断增强党群凝聚力和参加社会管理事业的积极性;采取自我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村党支部审核和乡镇党委审批的选任模式设置党小组、户主会和理事会;围绕“一组两会”和“清洁乡村”活动的要求,科学设置了环境卫生宣传管理岗、清洁卫生监督岗、环境保洁岗、治安稳定维护岗等4类岗位。港城镇、大圩镇积极发挥“一组两会”、“五老”在“清洁乡村”工作中的作用,使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来,真正做到村民自治,达到长效保洁的目的。全区123个村(社区)、840个屯已经建立村民理事会,95个村建立了“清洁乡村”村规民约,配备村屯专职保洁员925人,共组建屯党小组328个,屯户主会544个,屯理事会544个,保理事会通过制订村规民约、门前三包、保洁制度等,发挥了农村党员群众在“清洁乡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确保活动形成常态化。

  三是强化监督考评,实行重奖重罚。为保证“清洁乡村”工作落到实处,港北区加大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工作力度,组建联合督查组,每周对各乡镇采取暗访的形式进行督查,重点督查保洁、垃圾清运工作是否及时、彻底,暗访结果列入月考评分值扣分;每月对各乡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全面考评,考评结果与每个月财政专项补贴经费挂钩,最高可扣除当月预算补贴的50%;每年对各乡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同时督查指导组和考核验收组把督查和考核情况定期公布,作为绩效考评和干部考核的依据,严格活动问责制度,对活动开展不力、验收不合格、考评不达标的,一律按区《考核办法》追究责任。通过每周、每月、每年的考核考评,确保整个“清洁乡村”工作体系运作正常,乡村垃圾“收得上、运得走、处理完”,给广大农村群众打造干净文明、生态宜居美好家园。

  人心齐,泰山移。从领导干部到部门联动,再到群众广泛参与,港北区走出了一条有声有色的全民创建“美丽港北”之路,“清洁乡村”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深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自治区、贵港市的正确领导下,港北区委、区政府一定能够带领全区人民描绘出一幅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美丽港北新画卷。

  (作者为中共港北区委常委、副区长、宣传部部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