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大逻辑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凸显了新常态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根本方向。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博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整体上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但同时,转型发展任务还很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要素消耗较大,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不够清晰等,越向前推进难度越大。因此,只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有效推动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把握投资需求的新常态,坚定不移加快项目建设。博白的经济,仍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必须在抓项目、扩投资、强后劲上下工夫。一是抓好项目策划。准确把握上级的产业政策、资金投向,精心组织2015年度上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同时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高标准策划和储备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把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和玉林市的投资盘子。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在新常态下,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土地稀缺、劳动力匮乏后,相关产业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博白处于两广的交汇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必须充分发挥博白良好的自然资源、人口红利、交通区位等优势,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引品牌活动,重点在承接“产能型转移、扩张型转移、配套型转移、延伸型转移”方面上下工夫,努力引进更多的企业、项目,积极培育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一批中央投资和区、市层面统筹推进的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尤其是重点推进铁山港东岸码头、松旺至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贵港木格至博白水鸣二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跟得上、不断档。四是抓好有效用地。以土地供给为抓手,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抓投入、抓产出、抓效益,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提高项目投资强度、用地容积率、亩均产值和亩均税收,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把握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升级。当前,博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一产占比较高,二产低于一产,三产发展滞后的现状下,所面临的是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下更多精力、更大力气。一是做强二产。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编织工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重点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健康食品、林产化工、新型建材、编织工艺、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五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金镍合金二期、华电热电联产、银亿综合技改、新盈邦陶瓷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推动全县工业和园区规模、效益、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二是做大一产。围绕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目标,深入实施农民“万元增收工程”,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引进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建设一批蔬菜、糖蔗、马铃薯、火龙果、中药材等农业示范基地,狠抓林下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接二连三”的步伐,努力把一产的比重降下来。三是做优三产。大力推进10个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和35个传统商业企业项目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交通运输、贸易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转型,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大力促进二产与三产的联动发展、协调发展、转型发展。
把握区域发展的新常态,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当前,博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也会带来极大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结构。必须着眼于区域转型,坚持以城带乡,聚焦打造“具有客家魅力的桂东南次中心城市”目标,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城镇规划,继续推进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力争明年实现所有镇和村委会所在村屯、中心村以及交通干线沿线50户以上自然村的规划全覆盖。强力推进县城区建设,继续围绕“拉开框架、优化布局、塑造特色”的城建工作重心,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重点抓好城东大道、锦绣东路延长线、火车站站前路等主干道项目的征拆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医院、供电、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配套设施,争取尽快拉开城区框架、优化城区布局、改善城区面貌。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玉柴配套产业园和教育集中区的建设为重点,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生活服务、高品质教育配套的完善,加大园区产业的引进和培植力度,努力通过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来打造一流产业新城,以产业的发展来吸引农民向城区集中。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重点镇培育计划,加快22个镇的2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搞活小城镇开发。加强城镇管理,抓好城乡风貌改造、生态乡村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电动三轮车管理,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把握倒逼制约的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新常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途径。随着当前各种资源要素的制约,环保压力的加大,必须在推进深化改革上下工夫。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六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促进城乡要素之间、农村和农业生产要素与资本、技术等社会要素之间的充分自由流动,加快实现“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确保农村发展活力释放更充分。二是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工商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有效清除阻碍民间投资“绊脚石”、“玻璃门”,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迸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一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重大创新成果应用的力度,加强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和支撑作用。(作者系中共玉林市委常委、博白县委书记 )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田林县]主动适应新常态 促发展环境优化
连日来,田林县四家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该县的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查进度、听意见、询良策、话发展,现场为企业及重点项目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是该县主动适应新常态,促发展环境优化的一个 【详细】
柳州市: 适应新常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以打造法治工商为目标,实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全公开;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巩固和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果…… 【详细】
柳州市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新常态下倾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项目的推进,关键在于落实,重点在于项目落地。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激烈竞争中,时不我待,必须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必须抓住重点,确保项目尽快落地。”2月28日,我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会发出新的指令。迈着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一个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城市 【详细】
陈 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全力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快速发展,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2014年,广西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民生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十二五”收官之年,广西又将如何结合实 【详细】
[隆安县]顺应新常态 县域经济扬帆再起航
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自治区授牌、龙虎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布泉河稻田景观入选“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定典屯综合示范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