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让老区人民笑容更灿烂

  贵州遵义市委常委、遵义县委书记 曾 瑜

  从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习水县,到红军三进三出召开“苟坝会议”的遵义县,是我在县委书记岗位上4年来工作过的地方。

  2007年,当我踏上习水这片土地,现实让我震撼:全县69万人有23万处于贫困线以下;从县城到遵义市区坐车需要五六个小时。老区人民盼发展的急迫愿望,时刻拷问着我……几年间,我走遍习水的山山水水,与群众话脱贫、谋发展。我们把遵义会议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光荣传统,转化为带领群众扶贫攻坚的不竭动力。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以产业扶持、项目推动、社会扶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温暖行动,深化关爱外出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三关爱”工程,让最需要的人得到滴灌式的帮助。到2013年,累计减少贫困乡镇12个、贫困人口11万,实现贵州省定“减贫摘帽”目标。

  记得在花茂村、苟坝村调研时,老党员黄文汉问我:“为什么我们守着‘苟坝会议会址’还这么穷”我深感汗颜。我们随即全面深化党员干部“五带头”,推动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服务能力、发展水平、党员素质、群众满意度“五提升”。我们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确立“千年古县·最美田园”发展定位,制定多规合一的县域发展规划,全力建设田园城市、智慧城市,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39%提升到2014年的45%。我们深化以“富、学、乐、美”为内涵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率先小康齐步走,全县“美丽乡村”创建受益人口达93%。2014年,遵义县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位列贵州省第四位,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称号。春节回访老黄时,他告诉我,村里变化可大了,乡亲们开起了“农家乐”。最近,我收到刚搬新家的老乡王相坤一家的“特殊礼物”——一把野菜、一张纸条。“我们农村没啥好东西,只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把野菜表达我们老百姓对书记关心的感恩。”

  朴实的话语,让我深受教育,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分内的事,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01日 06 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