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蒙山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近年来以产业扶贫、教育培训扶贫、生态移民扶贫、整村推进扶贫为重点,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贫困人口规模较大且分布不均衡、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扶贫资金缺口大、帮扶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十三五”时期,蒙山县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正确把握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丰富内涵和历史使命,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思路,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着力寻求脱贫攻坚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每年减少六千贫困人口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扶贫实效。坚持财政投入与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注重增强内生动力,因人因地施策,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加快贫困村定期脱贫,为建设和谐新蒙山和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经过全县努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2.96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近6000人。贫困户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基本生活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区、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位
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县重大工作列入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按年度阶段要求实现各个目标任务,为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基本思路、工作措施和运行框架,使之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列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以签订目标责任状的形式,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位。
夯实扶贫工作基础。结合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的方式,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择优遴选担任非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行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同时,通过强化岗前培训、成立第一书记工作室等措施,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住得下、干得好,形成帮扶基层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队实行“1名县处级领导联系指导、1个后盾单位支持、1名第一书记驻村、3名工作队员帮助”的“1113”模式,由单纯结对帮扶扩展到项目对接,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的帮扶制度。工作队和帮扶单位针对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和需求,分类制定帮扶措施,落实项目、资金、技术向需要的倾斜。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把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与蒙山县的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等共同谋划,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党委、政府主导找准发展路子,针对不同贫困村的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迁则迁,将整村推进与扶持到户相结合、产业开发与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相结合、物质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就地扶贫与易地搬迁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持续不断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当前蒙山县的基本工作思路定位为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工业、休闲旅游、精品城镇”,与脱贫工作紧密相关,要做到在推进中心工作过程中整合全县各部门的力量协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梧州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的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把长坪瑶族乡打造成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把夏宜瑶族乡打造成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农家乐、工艺品、土特产等,加快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强化脱贫工作责任制,建立单位驻村、干部帮户的脱贫工作制度,明确全县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进行驻村帮户,制定完善到村到户到人帮扶的考核机制,保证每个扶贫对象都有具体的帮扶脱贫规划。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建立政府投入、金融扶持、企业资助、社会扶助等多元化的扶贫投入机制。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逐年加大对乡村教育卫生、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投入,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资助贫困学生,努力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加大培训,提高技能,提高贫困群众创业致富能力,并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积极提升村级卫生室建设,健全新农合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等,在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丝绸加工、乡村旅游、水果、黑土猪、娃娃鱼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调动和激励其直接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发挥好示范带动、技术帮扶、合作管理、安排就业等积极作用,形成产业化扶贫的新格局。
汇聚强大扶贫合力。注重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解决贫困问题,固然离不开外部思路、资金、技术、项目的推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全力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蒙山县委)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池:十二五稳进突围 提质发展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二五”以来,河池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提质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河池仍然面临83.77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艰巨。 【详细】
南宁精准扶贫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销路打开卖得火
在南宁的许多贫困村,因地制宜的各种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通过第一书记的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逐步找到了脱贫致富路。在横县石塘镇瑶埠村,这里通过成立合作社+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模式,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产品市场也随之打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详细】
南丹夯实基层党建助推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南丹县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党建促观念转变、生产力提升,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详细】
[蒙山县]多元化投入壮大特色农业
连日来,在蒙山县新圩镇壮村村,工人正在由外来老板投资的金富农优质生猪繁育标准化基地上搭建保温猪舍、安装水电。该基地计划新建十栋标准化猪舍及配套设施,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黑土猪规模化养殖经营。这是蒙山县积极探索多元化 【详细】
东兰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东兰县已初步完成30.44万人口的入户登记和调查工作。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该县现阶段还有贫困村73个,占全县147个行政村的50%,贫困户20208户;贫困人口7.9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8%。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