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5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蓝瑞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国定贫困县,如何组织、带领贫困群众同步完成“脱贫攻坚”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艰巨任务结合大化瑶族自治县实际,笔者认为,贫困县必须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夯实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一、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大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5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77196人,农村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河池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勇于担当,强化举措,切实履行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县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机衔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抚(扶)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提高供养水平。对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范围。2016年,大化县低保兜底人口预计58300人,加上其他临时性救助资金约为170万元,全县实行政策兜底可达6万人。

  (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有土安置、无土安置方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预计2016年全县实施移民搬迁9299人,通过整合发改、移民、住建、扶贫等部门资金,人均搬迁补助24000元,远超国家规定脱贫线。

  (三)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和经营能力但无产业途径的贫困人口,鼓励发展核桃、山葡萄、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通过产业开发和旅游扶贫开发项目,计划脱贫5000人。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产业覆盖到的贫困村组建1至2个农民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确保贫困户都有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引进金融扶贫“政银保”合作贷款体制,每个贫困户最多无抵押担保贷款10万元,为贫困户产业资金提供保障。可推动10万人巩固脱贫成果,逐步致富。

  (四)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无固定收入的贫困人口,要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经营和就业技能本领,有效增加其经营性。定期组织外地企业来大化举办现场招聘会,力促更多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2000人。

  (五)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对建档立卡中因家庭困难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贫困户,支持其子女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的学业教育,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对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继续用足用好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对贫困家庭高中生,实行免除学费,并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对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每生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通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助其完成学业。预计每年教育扶智帮助脱贫可达2000人。

  (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贫困村,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新路子。2016年预计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170万亩,管护补助资金为2500万元;计划投资700万元在贫困村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贫困户,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可让近千人脱贫。

  (七)医疗救助解困一批。对贫困老年人,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和高龄生活补贴;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用好新合疗等医保政策,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予以救助。2015年大化县新农合总筹资为1.83亿元,基金总支出为1.73亿元,占全年总筹资的96%,其中,住院统筹支出1.523亿元,补偿68284人次;门诊统筹支出820.078万元,补偿194943人次;其他支出1256.65万元,补偿47029人次;拨付935.84万元给平安保险公司作为大病补偿使用,该款项规定参合人员经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不含基本医疗起付线)超出大病保险起付线6000千元以上部分,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有效帮助贫困群众。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前谋划实现小康社会

  一要以政策兜底扶贫、生态补偿脱贫和移民搬迁安置扶贫为切入点,谋划提前脱贫。将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优先纳入政策保障性兜底,综合利用低保、五保、临时救助、高龄补贴、残疾人专项补贴、城乡居民养老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助等保障政策,可兜底脱贫至少6万人,再加上每年全县实施移民搬迁约9000人,仅2016年即可实现脱贫人口共计6.9万人。

  二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打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深化扶贫“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加大对贫困村扶贫产业的培育,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林产品、民族工艺加工品等产业,走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道路,加大产业产品品牌的培育、推介营销支持力度,打造规模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让群众有一个稳定长效的增收产业,可让5万人彻底脱贫、10万人逐步致富。

  三要以教育、就业、医疗、旅游等扶贫为辅助,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对政策保障兜底、搬迁安置和产业发展未普及到的贫困群众,再通过教育、就业、医疗、旅游等扶贫手段,可以实现全县贫困群众的有效脱贫。

  四要以国家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为契机,结合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农网改造升级,基本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建设新能源扶贫工程,探索建立水电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大化库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

  五要抓住“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机,顺势而为,找准着力点,搭建“互联网+脱贫”对接平台,组建本地电商团队,使大化特色优质绿色无污染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将贫困地区与外部世界有机联系起来,挖掘消费潜力,激活市场动力,开创脱贫新跑道。

  在此基础上,走“互联网+大化”之路,将拥有百里画廊的红水河,美丽生态环境、丰富民族人文特色的瑶族自治县,通过“互联网+”,在智慧旅游、扶贫公益、特产电商、健康休闲养生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大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助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快速奔小康。

  (作者系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