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资讯,行情)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令人振奋,令人期待。长期以来,各地实行的都是“市管县”,县(市)一级管理权非常有限,这一体制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它主要是为市一级服务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所辖的县成为市的“菜篮子”基地和工业产品原材料基地,同时由于农业产品的生产与价格长期受到计划控制,市主导下的城乡合治,只是使得农业利润向城市集中与转移更为便利而已。而县又直接指挥着乡(镇)、村,如此一来,行政事务的压力和财政收支的压力,通过层层分解,最终还是压到了最基层的广大农村。

  笔者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审批环节,降低“过程成本”。实际上,要想让县域经济发展得快,就得给它快步走的条件。我们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改革比较超前、产权体制较清晰、政治文明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改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权力下放。而省级部门现有部分审批权限直接放权给县(市),是逐步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折。政府简政放权,实质上就是政府把改革改到了自己头上。

  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上级政府来说,事权变小了,但对生产力的发展是解放,是“松绑”;对于下级政府来说,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其直接的效应是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经济组织来说,是上级放权最直接的受益者。权大权小,该放该不放,唯一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和创造生产力。逐步地还权于民、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法,不是政府的退位,而是政府的归位。政府成为有限权力的政府,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意义。这种体制改革后的时代效应,是让县市级经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经济体。而从近年来浙江、吉林、河南、广东等少数几个省份已试点强县扩权成功经验来论证——长期为人诟病的市管县体制有可能逐步改革。如果是这样,就将出现一场空前的政府权力再分配。对这一点,笔者以为值得期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