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2日 来源:浙江新闻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众人瞩目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稳步推进”,省管县的改革再次成为热点。

  从1992年以来,我国已有浙江、广东、江苏、河南省十多个省份启动了省管县改革,各省的省情不同,改革的进度各异,他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扩权强县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我们认为这应当是体制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浙江早已先行一步。”昨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浙江早已在1992年就启动了“强县扩权”改革,以扩大经济强县的权限范围。

  浙江省发改委近日也提出,今年浙江省将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这意味着,浙江几乎所有的县都将会得到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浙江块状经济的转型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由此或更加迅猛。

  义乌试点

  “浙江已经先后五次出台了政策措施,开展强县扩权改革。”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人士称,浙江省曾先后于1992年、1997年、2002年、2006年和2008年出台政策措施,开展强县扩权改革,力促县级政府转变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以义乌2006年的强县扩权改革为例,2006年底,浙江下发了相关文件,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改革,但实际上,早在当年年初,时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的章猛进就直接负责,组织调研、总结义乌等经济强县(市)三轮扩权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新的体制矛盾和机制障碍。当年5月,浙江省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总结义乌发展经验”,并在“全省推广学习”,随后,浙江把义乌作为了第四轮强县扩权的唯一试点县市。

  本报记者注意到,在当年浙江省下发的“扩权”文件中,最关键的字眼是“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义乌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也就是说,在一些审批权限方面,县级政府将拥有与地市相同的职能,并可以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要法律法规没有禁止,义乌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都可以直接行使批准和管理权。

  同时,根据文件,浙江相关部门要“根据义乌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支持和帮助义乌市设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关分支机构,并协调赋予这些分支机构设区市或相当于设区市的职能,完善义乌市经济管理服务网络”。

  县域经济发展迅猛

  在浙江启动强县扩权改革、诸项原本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先后“空降”后,浙江县域经济的强势开始形成。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浙江的上榜县(市、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有的地级市下辖的县(市、区)甚至全部上榜。

  同样以义乌为例,1982年9月5日,随着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在义乌的兴起,义乌小商品市场在20年的时间内规模急剧扩大,并迅速带出了一大批产业,但到了本世纪初,这种以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开始遭受质疑。随着各地对“义乌模式”蜂拥而起的克隆,义乌将面临“生死考验”。

  “其实,这些现象在浙江不同县市都存在,对于义乌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行政制度,比如在土地方面,随着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工业,义乌土地日益紧张,这时候,在项目的审批方面,就需要义乌拥有相当的审批权,以减少审批时间,节约成本。”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王景新昨日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强县扩权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

  王景新分析,这么多年来浙江县域经济的壮大,主要在于浙江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带动“三农”发展的根本力量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在提高县域经济对“三农”的带动力上,还是在调整财政体制上,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大、集聚强、辐射广、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带,尤其是“‘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则增强了县域经济的活力,保证有足够的财政投向农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