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03日 来源:《南方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时近年底,《人民日报》这一权威媒体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最面广量大的地方一级官员———县委书记。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85.3%的人认为,现在的县委书记在“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这一方面做得不足。而对于县委书记的调查中,所问和所答则让人且喜且忧,喜的是这一官员群体为民谋利的自觉和自省;忧的是,对这一群体的制度约束的认同感还有待加强。

  今年10月,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正式出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将县委书记纳为中央党校轮训对象,学员在党校的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传达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中央对县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为县委书记的履职要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作为广阔农村最大的行政官员,作为中国官员系列中最接“地气”的地方要员,县委书记素质的提高是保障社会前行、进步和稳定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央媒体对县委书记这一群体进行民意调查和客观剖析,确实是顺应民意的一大举措。

  调查结果显示出县委书记官员群体的自省意识。他们都意识到基层政府需吃透中央精神,政策制定者要了解基层实情;都强调官员当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疏通民意;都申明官员应该有被监督的意识,政务要透明公开,要避免“一言堂”。这强烈反映出县委书记对于自己的能力与要求,都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也时刻保持着应有的自省意识。但是,仅仅保有道德上的自省明显是不足够的,对于这一群体的制度约束的认同感往往更为重要。85.3%这一数字显然不是一个可以安然接受的比例。县委书记的“廉洁”得不到普遍认同,在于一个县各方面工作很多,但往往县委书记说了算,那么由谁来监管县委书记于是,好县委书记,可以通过合法、高效的管理工作而造福一任;不良县委书记则可操纵政权,大行腐败而为害一方。要保障县委书记强化责任,牢记自己是推动农村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除了官员的道德自省,更需要制度的有效约束。只有敬畏制度、尊重制度,才能让他们成为地方百姓名副其实的“父母官”。

  正如在国家行政学院的县委书记培训班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所说的那样,“县委书记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实施者,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负有直接而重大的领导责任。县委书记要真正用心,真正用脑,真正用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对县委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本领提出的新要求。对数亿中国最基层的老百姓而言,县委书记的言谈举止直接代表着中央政府的形象,他们的勤与懒、廉或贪,直接维系着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但是,制度约束的缺失却容易使民众的预期落空,导致民众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我们国家有两千多个县,这也就意味着有两千多位县委书记,如何让这一群体恪守职责、廉洁奉公、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从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制度建设恐怕是唯一的出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