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后,横县广大群众抢抓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掀起了春耕备耕生产的热潮。广袤的田野上到处都是农民忙着运粪送肥、翻耕土地、整修农具、清理渠道、筹备农资的身影,好一派热火朝天闹春耕的繁忙景象。
兴水利:冬春投资1.2亿元
去冬今春以来,横县雨量偏少,旱情较为严重。为此,该县利用冬闲春种前的宝贵时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冬春水利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土石方21.1万立方米,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8.5万亩;同时投入抗旱经费300多万元,为冬耕春种奠定良好基础。
立春以来,平马镇甘蔗种植大户梁稳几乎每天都到地里察看墒情。“虽然这几天连降小雨,旱情得以缓解,但远不能满足蔗地需要,天一转晴,就必须进行浇灌,否则蔗苗会有旱死的危险。”眼下他已准备好了柴油机、水管、水泵等整套灌溉机械。为及时解决春旱难题,该县水利、农业等部门抗旱技术服务人员组成“抗旱服务队”,进村入户做好春灌技术指导,对抗旱机具、设施进行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建基地:促粮食稳产高产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稳定与发展。横县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的目标,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目前,该县在陶圩、校椅、云表等乡镇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大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工程,打造品牌、引进良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在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园、朝阳大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横州镇蒙村种粮大户蒙世俭,正指挥两台大型拖拉机翻耕田地。去年他种植水稻400多亩,今年则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到800亩。“这几年政府对粮食生产十分重视,种粮得到很多实惠,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他说。
抓培训:1.3万农户学技术
“以前对水稻没少施肥,以为施肥越多越好,可就是不见好收成。”石塘镇大料村村民陈汝登说。不久前,镇技术员特地为他的水稻开出一张“处方”,告诉他农作物也要讲究营养平衡。盲目施肥既增加成本,造成肥害,还会影响收成。现在村里都按专家的“处方”去购买农资,给土地农作物配“营养餐”。
“春节前后,镇里村上讲座办了5次,我都去听了,怎么选种,什么时候种才应时,听后收获很大。”平马镇快龙村村民梁家泳说:“有科技人员现场指导,我们致富更有信心了。”
为了配合广大群众开展春耕生产,横县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培训、“零距离”指导。技术人员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讲原理,又示范技术要领。参训人员在培训中结合自身疑问提问,技术人员给予讲解指导。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互动式培训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使参训人员学到了实用技术。目前,该县已开展以水稻旱育秧、抛秧、玉米定向移栽、花生地膜覆盖等为主的大春生产技术培训128期,培训农户1.3万余人,印发技术资料3.2万份。
在校椅镇青桐村甜玉米示范基地,一场春雨过关后,甜玉米苗早已抽枝吐叶,绿意盎然。村民覃思玉说:“以前我们都是喷农药除虫,经过农业技术培训,我们在田间地头安装了除虫灯,基本上没什么虫子。我包了150亩地,一年种三造,亩产1200公斤以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花乡大地披锦绣 花样横县展新颜
随着“花样南宁”建设全面开展,横县积极部署,全力推进“花样横县”建设,提升“中国茉莉之乡”美誉度。选择花期长、花量大、色彩绚烂、易养护的品种,开花乔、灌、地被合理配植,着力打造以花为景观主题的“花样街道”“花样校园”“花样庭院”“花样村屯”,力争2015 【详细】
横县平朗乡:重抓生态发展 建设美丽水乡
3月7日,横县启动平朗乡“生态双窑-南国水乡”项目,依托双窑村丰富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推动“生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 【详细】
横县六景镇:美丽“乡愁”辉映生态乡村
青砖灰瓦的村落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留恋,瓜果飘香的大棚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耕文化的旧时物件勾勒出一幅久违的农村生活图景……3月7日,南宁游客邹家洪带上一家老小五口人来到横县六景镇仁和村,与家人一起享受乡村美景,感受浓浓乡愁 【详细】
横县加快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2月13日上午,横县莲塘镇杨彭村的一个湖汊内,渔民黄智裕和同伴们驾驶机动船,将一组网箱推向岸边。一阵夹杂着鱼腥味的寒风吹来,黄智裕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他们不是在等待丰收,而是准备拆解这些曾经是“摇钱树”的网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