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产的蚕丝被,被江浙的一些企业以280元/公斤买去,贴上自己的标签,价格就变成了600元/公斤。这个事实让宜州人有些尴尬。这暴露出一个问题:宜州虽然在桑蚕方面有着最大的资源优势,但都是粗加工,生产的是中间产品,大部分钱都被下游企业赚去了。
面对现实,宜州人在思考着如何转型。
3月30日,三个工业项目在宜州经济开发区同时开工建设。在宜州居民眼中,这也许是一次普通的开工,但在宜州市决策者心中却掀起了波澜: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宜州将拥有第一件自己生产的丝绸服装,这意味着该市“十二五”规划中着力打造的“中国丝绸新都”拉开了序幕。
亮点:把一条蚕“用干吃尽”
宜州是有名的桑蚕大县(市),有关部门统计,该市目前有11万户农民养蚕,种桑面积近30万亩,每年可产鲜茧4.68万吨,农民每年的收入有一半来自养蚕,堪称全国第一大桑蚕基地县(市)。
“目前宜州桑蚕业最大的亮点,在循环经济上。”宜州市桑蚕示范办相关负责人说,蚕一身是宝,养蚕的主产品当然是蚕茧,它是丝绸产品的原料,从蚕茧到丝绸的全过程,都实现物尽其用,将一条蚕“用干吃尽”:养蚕产生的蚕沙(蚕的粪便),用来加工饲料、提取生物肥;缫丝产生的蚕蛹,则可提取蛋白质,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宜州市都有了这方面的生产企业,成为广西桑蚕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
困惑:“替人打工”折射产业后劲不足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这并不是虚美之辞。”宜州市相关负责人说,桑蚕业风光的背后,隐藏着不为蚕农所知的危机。该负责人给记者对比了几组数字:
4万吨与2万吨。宜州每年可产鲜茧4万多吨,按理可加工白厂丝5000吨,但目前宜州的11家缫丝企业每年生产的白厂丝只有2500吨。不是加工能力跟不上,而是一半以上的鲜茧被江浙一带的企业抢走了,本地企业反而吃不饱,吃“高价粮”,有时造成原料与产品价格倒挂的现象,绊住了本地企业的脚步。
280元与600元。江浙的一些企业,在宜州以280元/公斤买走蚕丝被,贴上自己的标签,价格就变成了600元/公斤,翻了一倍多,他们不用自己生产被子,赚的钱却比生产者还多得多。宜州没有一寸丝绸布,实际上是在贱卖原料,大部分钱都被下游企业赚去了,大部分税收也流失了,可以说在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打工。
15亿元与7000万元。以上种种现状,造成桑蚕业为政府创造的财税收入非常有限,目前桑蚕产业每年的产值达15亿元,而创造的财税收入只有7000万元,比较效益不及甘蔗的一半。因而政府无力反哺、扶持桑蚕产业,使这个产业的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蜕变:从“吃桑蚕”到“吃丝绸”
危机促使宜州市的决策者去寻找破解之道。经过反复论证,宜州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将宜州定位为“中国丝绸新都”。“这实际上是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将宜州的桑蚕业向丝绸业转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宜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卫东如是说。
宜州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5年间,宜州将发展丝绸加工企业15家,发展白厂丝-坯绸-印染-绸布-服装、废丝-绢纺-服装两条产业链,搭建丝绸产业集群,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专业产业园和专业丝绸交易市场,桑蚕茧丝绸的综合产值从现在的15亿元增加到40亿元,创造财税收入从如今的7000万元提高到6个亿。
“同样是吃蚕,以前讲究的是如何吃尽,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吃出更多的钱和税来。”李卫东说。当然,这个转型还存在许多“瓶颈”,比如目前广西还没有一家专门的丝绸生产技术和丝绸产品的研发机构,没有针对丝绸产业的扶持政策。因此,宜州“丝绸新都”还需要上级政府及社会的更多关注。
“中国丝绸新都”的规划,让宜州的丝绸企业兴奋不已。宜州唯一生产坯绸的一家企业,坯绸生产出来后还要运到江苏的母体企业进一步加工,每月光运费就要好几万元。公司一名负责人对“丝绸新都”充满期待:如果宜州丝绸生产和交易规模上来了,他们将上马印染、成品绸布的生产项目,原料和产品都在家门口买卖,不用再运来运去了。
提到“丝绸新都”的未来,李卫东用“宜州最亮丽的名片”描述。他拿出一张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基地县市”等5个“头衔”。等“丝绸新都”打造好了,这将成为宜州最大、最亮的名片,人们一提到宜州,就想到丝绸。“到时我的名片就印‘中国丝绸新都’一个‘头衔’”。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宜州市委书记坠楼 经抢救无效去世
记者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获悉,4月21日上午,广西宜州市委书记黄平权,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阳安社区古岸屯其堂弟黄平营在建房屋三楼阳台(无护栏)不慎坠楼,经抢救无效去世。 【详细】
[宜州市]“小块并大块”整出“双高”示范基地
4月17日,笔者在宜州市刘三姐镇中和村江口屯甘蔗生产“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现场看到,由宜州市青山绿水甘蔗种植专业公司派出的一辆拖拉机正在一大片新鲜、松软的黄土地上实施开行和施肥等机械化作业,众多村民有的忙着装卸肥料和蔗种,有的则忙着往机械开好的甘蔗行沟内 【详细】
[宜州市]稳步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4月8日,宜州市在桂剧院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池市开发扶贫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宜州2014年开发扶贫工作,部署2015年的工作 【详细】
[宜州市]全力向“特色旅游名县”迈进
今年来,宜州市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创则必成”的必胜信念,落实责任,用好政策,进一步提高旅游竞争力,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创建工作达标验收。 【详细】
宜州向农村党员提供人性化培训
“群众想学什么就办什么培训班,这种精细化、个性化培训很好。”4月3日,宜州市安马乡村民覃定革说。近来,宜州市通过“问办班意向、问教学方式、问创业条件”,向农村党员提供个性化培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