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记者走访桂平市偏僻的山区乡镇紫荆镇,只见郁郁葱葱的生态林布满了一座座山头;在参天大树下穿行,呼吸着清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紫荆林业站梁富强站长告诉记者,紫荆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3%,空气中负离子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40000个,被誉为“天然氧吧”。这里的老百姓长年在山上种杉木、生态林,山涧种竹子,发展生态产业,建起了一座座“绿色金库”,祖祖辈辈安享大自然的“馈赠”,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涵养绿水青山
——紫荆人打造“绿色金库”
紫荆镇位于桂平市最北面,与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相邻,全镇汇集了汉、壮、瑶、苗、侗等多个民族。这个只有2.5万人的小乡镇却有林地面积31.6万亩,全镇人均拥有林地面积12.64亩,是我市最大山地面积的乡镇。
从金秀连绵而来的大瑶山庇护整个紫荆镇,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靠山吃山,林业成为紫荆人祖辈赖以生存的命脉。据梁富强介绍,该镇6500户群众,其中有6200户人家在山上种植杉木林,全镇目前有杉木容材林22.1万亩。按一亩林地平均产杉木6立方米计算,紫荆镇仅杉木一项,市值超过10亿元,一座座山头成了“绿色金库”。但杉木成材时间较慢,从下种到成材一般要11到12年。可是,这里的杉木林在生长过程中从来没有遭人偷伐乱砍过。“这里的老百姓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山林,涵养山水。除了家家户户种树、种竹,还大量种植水源生态林,保护溪河水库。”梁富强介绍,10多年来,紫荆镇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事故。爱护林木,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紫荆人的自觉行动。
烈日当头,田泗村的村民们正在高高的山头上种植杉树苗,黄色的山地上又增添了一抹新绿。正带领一家人种树的田泗村党支书罗大兴被日头晒得满脸通红,汗水浸透了衣服。他介绍,村民们一般砍了树后,第二年又会重新种上杉树苗。“我们村家家户户每年至少种杉木苗3000到5000株。”去年,罗大兴刚砍了一批杉木,收入六七十万元。
为了增加收入,紫荆人还搞起了林业套种生姜、沙姜,林下发展香菇、八角、茶叶,在山坡低洼地、山涧发展竹笋等经济作物。目前,紫荆镇出产的干竹笋因其嫩滑、脆口而深受顾客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紫荆镇的石岩茶也因其茶色清醇、香味沁人而远近闻名。
绿水青山衍生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源林一般用来蓄水保土涵养生态。国家对发展水源生态林的群众一亩地一年补助10元钱予以鼓励。虽然补贴很少,但为了涵养生态,紫荆镇群众自愿让出山地种植水源生态林保护环境。目前,紫荆镇有六大片共6万亩的水源生态林。梁富强告诉记者,这些水源生态林已生长了十多年,长势茂盛,覆盖了一座座山头,但是,当地的群众从来不偷砍过一棵。现在,这些生态林有效地保护了青山绿水,群众把这一片片的生态林叫作“民生林”。
在田泗村的大山里,记者参观了一个大型野生娃娃鱼驯养场。这里饲养的娃娃鱼多达4000多条,大的有10多斤重,小的鱼苗刚拉回来。养殖场修建了一条小水槽,把附近的山泉直接引到场内,成群的娃娃鱼正在水里嬉戏打闹。饲养场的李大伯告诉记者,娃娃鱼的养殖非常讲究水质,只有清澈、纯净的山涧水才能养殖。据了解,娃娃鱼的市场价值较高,早两年曾经卖到1200元一斤,全部远销到广东一带。现在,仅田泗村就有两家娃娃鱼规模养殖场。良好的生态环境,连野生动物也喜欢来安家,村民在附近的山里就发现过野猪、黄猄、箭猪、山蛙等,大山里的小溪也偶遇野生娃娃鱼。这些野生动物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大山里生存,同当地老百姓保护生态的意识分不开。在蒙冲村石仁屯采访时,记者看到,当地群众正用马匹把刚砍下的木材从山上驮下来,在公路边装车运到镇外销售。马夫王万荣、王万华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这里山水的常青常净,紫荆镇的群众舍不得利用机动车入山拉木头,这里的群众家家户户养马,砍了树,用马驮下山。马匹,成为大山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傍晚时分,大山里的紫荆凉风习习,树影婆裟,蛙鸣虫唱。这里,像大自然馈赠的一块瑰宝,让紫荆人幸福地生活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桂平市紫荆镇
紫荆镇位于桂平市城区北部,距城区41公里,坐落在大瑶山山脉南端,东连平南县,南接本市西山镇,西与武宣县相邻,北同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是桂平市唯一多民族聚居的山区乡镇,镇内居住着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23000多汉、壮、瑶、苗、侗、仫佬、土家等七个民族的同胞,全 【详细】
桂平紫荆镇被困外地司机: “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村民”
自8月19日凌晨因山洪暴发,交通中断至今已3天。面对被困在省道323线梧州至来宾迁江二级公路桂平紫荆段的上千名司乘人员,当地受灾村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人半夜敲锣拍窗,叫醒司机离开危险地带;有人煮粥送饭,有人给他们送来衣物……8月21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桂平 【详细】
紫荆镇举行晚会唱响“清洁乡村”旋律
“这样的宣传形式好,能寓教于乐。”近日,桂平市紫荆镇象军村举行“美丽紫荆·清洁象军”文艺晚会,村民曾智明发出由衷之言,晚会既宣传了“清洁乡村”的重要意义,又丰富了山区群众文化生活。 【详细】
【桂平市】“一根笋竹”带富一方农民——桂平市紫荆镇发展笋竹生产加工纪实
盛夏的七月,烈日当空,正值竹笋收获季节。我们驱车来到桂平市著名的竹笋之乡——紫荆镇采访。 紫荆镇地处北回归线边缘,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对发展笋竹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