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今年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突出“稳粮增收”总基调,狠抓基础、调整结构、突出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今年1月至5月,全县农林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399万元,同比增长3.95%;农民现金收入预计实现2746元,占年度总任务的50.88%,同比增长12.08%。
狠抓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抗旱应急供水、小流域工程、农业设施、田间道路、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全县重点推进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原种香猪生产基地、农村饮水、水库扩容、产业开发扶贫、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设施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按照自治区、河池市的统一部署,以及“逐步构建与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相匹配的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整体协调发展。今年以来,全县深化粮油高产创建、有机农业、富硒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发,大力发展油茶、香猪、核桃、火麻、龙骨花、杂粮、水果等特色产业,推动良种集成、农艺农机结合、气象遥感配套、生产生态协调,特色农业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一园六基地”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推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突出生态发展,构筑绿色产业体系。严格按照《巴马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进木材加工企业整顿,推进“绿满八桂”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具有区域主导产业特色的循环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提升农业资源转化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巴马有机富硒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取得良好成效,已落实富硒水稻种植面积10400亩,示范基地面积295亩;完成粮食播种17.41万亩(其中珍珠黄玉米1万亩),核桃新植6.75万亩,特色食用菌栽培320万棒,特色水果4.1万亩,香猪出栏15万头;凤凰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完成第一轮公示;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销售农机具1750台套,组织农机具8000多台投入春耕生产,完成机耕面积11574公顷。
(凌吉荣)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民族文学》巴马创作基地挂牌
6月9日,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巴马创作基地在巴马瑶族自治县举行授牌仪式,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参加授牌仪式,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等出席授牌仪式,《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主持授牌仪式。 【详细】
[兴业县]2014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绩斐然
据农业部发布《2014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玉林市兴业县综合得分65.8分,在广西3个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在全国153个示范区排名第93位。2012年1月,兴业县获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兴业县立足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禽畜养殖 【详细】
[港北区]打造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港北区加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季度,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3亿元,比增4%,增速居全市三区两县市首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60元,比增11.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详细】
巴马:万余返乡农民工成带富人
6月7日,记者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采访该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长陈根海,他对长寿食品产业发展谈了自己的见解。2001年起,陈根海辗转广东开平、鹤山等地打工,后来回乡创业。如今,他是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安排100多位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