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平果市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教育、搬迁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精准扶贫工程,坚持贫困人口识别到人、脱贫规划制定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到户、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到人,集中力量,分类攻坚,力争全年减贫1.85万人。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解决“穷业”。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选准增收项目,把火龙果、葡萄、柑桔、桑蚕、大青枣、庭院养殖等产业作为扶贫备选项目,由贫困户结合实际自行选择。据该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启动项目资金543万元,完成桑苗采购5548.9万株;今年预留558.55万元作为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现各乡镇已陆续上报以奖代补申请表;通过技术服务,使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目前,全县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为每个贫困户探索至少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提高贫困家庭经营性收入,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穷业”问题。
实施就业扶贫工程解决“穷工”。该县实施“订单式”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工、焊工、家禽饲养工、保育员、家政等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力争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转移就业,提高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今年我们已举办农事培训18次,1714人参加了培训。全年计划培训51期共4253人次。”该县农事学校教务主任陆东说。据该县人社局相关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已组织举办农民工招聘会16场次,为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劳动力推荐合适的岗位,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穷工”问题。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解决“穷根”。完善贫困学生帮扶工作机制,出台扶持政策为贫困毕业生创造就业创业环境。落实每个贫困学生有一名干部结对,协调解决好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对贫困学生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仍存在就学困难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扶助,确保帮扶全覆盖、过程全跟踪,力争贫困学生“能上学、不辍学、能就业”,继续实施雨露计划,目前正在办理2014年度职业教育学生补助247人,补助资金74.1万元,切实做到应补尽补,为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扩大就业机会提供保障,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穷根”问题。
实施扶贫搬迁工程解决“穷窝”。按照方便群众、有利发展的原则,通过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移民安置,重点做好扶贫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通过产业培育、创业就业和实用技术培训,扶持贫困搬迁家庭发展产业、鼓励创业、引导就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穷窝”问题。今年该县扶贫移民搬迁对象100户348人,采取集中无土安置方式,住房补助标准为8000元/人。目前各项搬迁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变“旧貌”。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整合扶贫、发改等部门项目资金和社会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实施道路畅通、农村饮水和通电通宽带等工程。今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建设屯级道路21条7.3公里;实施小型人畜饮水工程12处;实施“美丽广西•生态乡村” 屯级道路硬化19条9公里。目前各项工作均在实施当中。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果县]特色唱主角 农业强起来
“我们这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历来都是以种玉米、黄豆为主,年收入都不到一千元,现在种火龙果以后我这片七分山地每年收果9-10批,估计收入在1-1.2万元。”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何广德在果园里感慨地说。 【详细】
蓝树东:积极践行“三严三实”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德保县作为新一轮国家级贫困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截至2014年底还有80个贫困村、8.78万贫困人口、2.41万贫困户,要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县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践行“三严三 【详细】
平果“抓大壮小扶微”推动工业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平果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强协调服务,全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稳增长。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4.54亿元。 【详细】
吴 强:天等县精准扶贫的探索和思考
精准扶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鲜明特色,是扶贫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基本战略,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天等县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几年来,天等县以脱贫为目标,以精准为方式,以扶贫为载体,创新思路, 【详细】
融安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亮点扫描
融安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2011年被列入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县份。今年上半年,该县多渠道推进扶贫工作,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农户增收为核心,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建档立卡、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培训等工作,取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