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讯 (记者/曾永联 通讯员/张华勇)“秸秆不用焚烧,直接机械还田可以省很多化肥,田里也干净多了!”12月14日,武鸣县锣圩镇农民苏芳梅一边在地里收集甘蔗叶,一边高兴地说。
锣圩镇是农业大镇,每年收获季节一过,田间就残留着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既影响环境,又影响收成。“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该镇结合山羊、耕牛养殖量较多的实际,组织技术部门下到村屯开展秸秆利用技术的培训,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该镇还组织50多名老板深入田间地头,每年收购玉米秸秆5万多吨,解决1万多亩的秸秆处理问题,群众可获利450多万元。另外,还对3000多名的妇女和留守老人培训秸秆编织技术,每个秸秆制成的篮子可售出5-10元不等。
据悉,目前该镇田间作物秸秆再利用率达78%,基本实现“变废为宝”。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鸣县]锣圩镇蕉园告别白色污染
今年的香蕉收获时节,武鸣县锣圩镇15万亩香蕉园不再出现垃圾乱扔、塑料乱堆的现象,往年成片的“白色污染”消失了。 【详细】
[都安县]秸秆养羊羊健壮
11月4日,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兴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努比亚山羊繁育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切藤剁草,搅拌饲料,利用益生菌发酵后喂食羊群,生态保护、经济效益获得双赢。 【详细】
[武鸣县]清洁田园有妙方 小小秸秆找“钱途”
在“生态乡村”工作中,武鸣县结合农业生产工作,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好途径,促使农业生产不断趋向生态环保。 【详细】
[武鸣县]锣圩镇:小“桑树”有大收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位于大石山区、缺水少地的山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成功走出贫困境地?武鸣县锣圩镇板新村勤劳聪慧的村民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变劣势为优势,变有限为无限! 【详细】
工业化利用破解秸秆难题的方向和出路
我国秸秆资源量大、分布面广、种类繁多,有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5种利用方式。总体上看,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部分成熟的技术有待推广;未被有效利用的秸秆仍占一定比重,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