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 宇 樊盼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投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25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3万人;投入资金6975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1.9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贵港市港南区委书记罗尚民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从小处着眼实施强基惠民、交通惠民、农补惠民、文化惠民等十大惠民工程,项项福祉民生,项项民众点赞。”

  强基惠民“促脱贫”

  “感谢政府把水泥路修到我们屯,交通好了,大家进出买卖方便多了。”位于偏远山区的港南区木梓镇井良村公良屯,前不久350多米的进村道路终于建成通车。谈起这件“大喜事”,村民宁运初老伯笑得合不拢嘴。港南区实施“交通惠民”工程,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一事一议”等项目,总投资4508万元,硬化道路项目335个,总里程达180.78公里,把一条条“康庄大道”修到村口。

  港南区区长杨亚俊介绍,该区今年加大落实“强基惠民”工程的力度,集中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83万元,硬化道路51条共19.9公里,人饮工程2个,解决了2.15万名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和近1000名群众的饮水难问题;投入817万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投入2851万元,完成渠道防渗80公里;投入795万元,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项目12个,受益群众2265人……“在民生资金和项目的落实上,我们把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脱贫放在首位,保证农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同时推行“农补惠民”,确保各类补贴按时足额兑付,达到补贴“不漏一户”,标准“不降一分”。今年发放农资综合、粮食作物良种、农机具购置等各种补贴,让农民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安居绿化“建家园”

  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屋前是花园,屋旁是果园的小庭院比比皆是……如今,走进港南区的农村,眼前所见都是一幅幅秀美的画卷。“政府做的实事、好事越来越多,村子越来越漂亮了。”对于如今的生活环境,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为确保群众“住有所居”,港南区打造“安居惠民”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90套,已建成832套,新增分配入住1117套;完成1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续建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周转房92套,建筑面积3205平方米。

  港南区还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成了50个自治区绿化示范村屯和470个一般村屯的绿化;植树造林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34.22%;聘请1359名保洁员,累计清理垃圾3.72万吨。“生态惠民”工程实施后,一个个小公园在村里建了起来,村民将免费送的树苗、花木栽种到房前屋后,城乡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现在村里装了摄像头,配了民警驻村,村里盗抢案件发生少了很多,大家觉得越来越安全了。”港南区桥圩镇桥圩村党支书钟新说。今年,桥圩村在主要路段安装了摄像头,并在设置了警务室,从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看到每一个角落。这都得益于“平安惠民”工程,建成了由529个监控摄像头组成的城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该区165个村(社区)落实“一村一警”制度,并加大对“黄赌毒”、“两抢一盗”和诈骗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城乡综合治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文化教育“乐生活”

  “政府在村里建起了文艺舞台,群众的文艺积极性更高了,都自发地排练起节目来。”桥圩镇“夕阳红”文艺队队长庞群芳说。“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共举办上百场的文艺下乡演出,建了1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和20个村级篮球场……村级娱乐设施日趋完善,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日益丰富起来。

  同时,该区将“教育惠民”作为资金投入的一大重点。2015年秋季学期,港南区13个农村中小学校的师生终于告别了低矮破陋的教室,搬到整洁亮堂的楼房里。这得益于该区投资6.55亿元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

  不久前,港南区八塘镇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这里将建成集老年人休闲娱乐、健康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中心。这是该区实施“社保惠民”的举措之一。此外,该区还为城乡低保共7721人发放补助资金,为残疾人300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为重度残疾人4517人发放护理补贴……“都能按时拿到补助,手续也方便快捷,真真切切能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八塘镇残疾人李大伯说。

  “我们还实施‘健康惠民’工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港南区卫计局局长宋素华介绍,今年农村参加新农合人数55.7万人,参合率达99.04%,各级财政筹资2.62亿元,将参合农民的补助提高到人均470元;为4500对群众开展了免费婚检,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00对,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完善便捷的卫生服务。

  港南区纪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清源说:“纪委监察系统加大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有效监管,规范项目资金使用、考查项目实际效益,确保全面实施的‘十大惠民工程’每一项都落到实处。”

荷城走笔

  惠民实事要办实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政府都将“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帮民富”作为活动的重要载体,聚焦“民生、群众、基层”。俗话说“调子唱得高,不如做得实”,如何将一句句“惠民”的口号,落实到一件件“惠民”的实事上来,是各级政府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群众是否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是检验惠民工程的试金石。因此,在“惠民”项目的选择上,应摒弃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贵港市港南区党委、政府通过建设保障房、修建进村道路、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等活动,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搭建文艺舞台、开展送戏下乡,推进教育、卫生等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让群众切实看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惠民工程”如何有效落到实处,确保惠民资金每一分每一毫都投入建设项目中,这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港南区政府对惠民项目层层落实责任,纪检监察系统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进行有效监管,用严厉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严肃的问责,让政府“言出必行”,将惠民承诺一一兑现。

  港南区落实“十项惠民工程”,将一个个“数字”变成了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工程、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将惠民的实事办到了群众眼前,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应点一个大大的“赞”。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