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徐德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放暑假了,庞秀颖每天在博白县顿谷村的家里跟着妈妈学芒编。一个月下来,她就为家里增加了近千元的收入。

  像庞秀颖一家这样在广西博白雄达工艺有限公司打工的固定农户有1万多户。“雄达工艺”的老板梁家林在顿谷村有两家编织厂。用巧手致富了的顿谷村,目前家家户户都建起了“编织楼”。

  素有传统编织习惯的博白县客家妇女,在农忙之余常将竹、木、芒、草、藤、麻、叶等编织出一件件工艺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博白农村的编织工艺品开始大量走向海外。博白县的编织企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家,猛增到400多家,拥有出口权经营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达到76家。成为编织“龙头”的这些企业大户,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联结着博白县20多个乡镇的千家万户,从事编织的群众达到40多万人,构建起了博白县的“编织王国”。这样,博白县每年的编织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成为我国编织业最大的出口基地。2006年11月,博白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我国惟一的“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称号。

  为提升编织工艺品文化含量,从2006年起,博白县举办客家文化节,向中外客商集中展示五彩斑斓的编织工艺。同时,博白县加大了编织业的扶持力度,专门规划开辟了编织工业园区,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培植出年产值超亿元的编织企业5家,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进一步做强做大编织工艺品产业,使“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更加强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