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唯有插上实干的翅膀。
“富民强村”是灵山县太平人的一个梦想。为改变太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落后面貌,太平镇从两个方面着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实在在的举措,鼓励各村积极开展“村村办实事,人人干实事”活动,在全镇党员干部之间掀起一股真抓实干之风,共同为建设一个“村富民强”的新太平而努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重民生 抓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着太平的发展。为改变现状,太平镇党政领导干部倾力交通项目建设,掀起了项目建设的高潮和一股实干之风。2009年太平只有公路沿线少数的几个村通水泥路,通过提倡“村村办实事,人人干实事”和集中开展崛起突破工程活动,经多方努力和各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如今,全镇29个行政村及60%以上的自然村屯都通上了硬底化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已不再是梦想。
该镇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修筑三面光灌溉水渠和延展拓宽机耕路,使那沙、那璞、枫木等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惠及农田9000多亩;华楠水库、独山麓水库、西华十五山库出险加固工程建设,镇南、大塘村电灌站建设则进一步改善了太平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全新的保障。人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村级卫生室建设等一批批基础设施工程的有效推进则改善了农村饮水、住房、看病难等问题。
重特色 抓村品经济建设
发展是硬道理,有特色与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先机。太平镇尤其注重特色村品经济的发展,鼓励各村根据各自地理优势及特点调整种养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努力寻找各自的农业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九冬村杨梅”和“三月棠梨花”远近闻名,已然成为了太平最靓丽的两张名片。每年三月与五月间,大批游人、商客从四面八方而来,都只为一睹万亩梨花盛开的风采和品尝地道的九冬杨梅。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杨梅与梨花,太平还在抓紧做好其它特色村品经济的培育与发展。镇南、永安、九冬村正逐渐地形成以山羊、竹鼠、黄沙鳖等为特色的养殖,公家、那线等村的莪术、淮山的特色种植也已小有规模,还有佳芝村的“三月红”荔枝,思明水库的“妃子笑”,“酸梅、酸柠檬”、“棠梨果”等,一批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正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培育下脱颖而出,成为助农增收的有力助推器。
太平,过去往往被人们称为灵山小西藏,如今,太平人坚信自己是灵山西部最璀璨的明珠,最有优势的南宁后花园。太平人坚信用自己的实干与努力,太平的发展越来越好,“富民强村”不再是梦想,“富民强村”的新太平正在逐渐形成并凸显。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灵山县]“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从“帮扶点”到“示范点”
旧州镇新湾村,一排排新房镶嵌山间,一片片果树争妍吐绿,村里欢声笑语。佛子镇芳兰村,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幸福泉”涌出自来水,乡亲们喜上眉梢。谁能想到,这些村庄过去不通路、不通电,“挣钱养家苦无门,天干地旱愁死人”,哪家娶个媳妇都是头疼事 【详细】
[灵山县]首季新引进国内协作项目34个 吸金42.9亿元
今年以来,灵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处理好“大招商”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宣传推介为抓手,以项目服务为重点,以创新方式为动力,打造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首季引资项目实现了“开门红”,吸金42.9亿元 【详细】
[灵山县]规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 增长近三成
今年以来,灵山县以“一线工作法”为总抓手,以促经济转型、抓项目建设、强企业服务等工作为重点,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28%。 【详细】
湖北省: 实干兴县 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襄阳市调研经济形势及县域经济发展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保持竞进状态,增强信心、精准发力,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详细】
聚焦灵山县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核心提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出现越来越多独守“空巢”的老人。如何让农村 “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灵山县是我区人口大县,全县60岁以上老人共17.89万人,留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