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廖其智在查看穿心莲的长势。
“十二五”以来,“农村能人”“土专家”逐渐成为合作社的核心带头人,他们决定着广大村民的“前途”,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协会正逐渐成为引领村民参与市场竞争、调整种养殖结构、帮助村民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这些农村“能人”犹如磁铁般,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吸附”到脱贫致富的宽广道路上。
好项目必须要坚持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舒适。在钟山县公安镇廖屋村的玉马农业种植蔬菜基地里,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几年前这片田地野草丛生,那些野草长得有半米高,连路过的牛群都不愿进来,实在让人揪心。”廖其智指着那排蔬菜大棚说,“由于种田收入不高,又苦又累,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的土地不是丢荒就是租给别人耕种。”
今年40多岁的廖其智曾经开过饭店,也打过工,现在是廖屋村委会副主任,也是玉马农业种植合作社和永丰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当年,我之所以把饭店转让后回乡创业种田,是有几个原因的。”廖其智回忆说,“一是因为一位桂林老板到饭店吃饭时叫我帮忙收购粉马蹄;二是听说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三是看着家乡荒废的土地,想着村里的年轻人也不可能一辈子在外面打工,他们始终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
2007年,廖其智经过调查了解到田地丢荒的直接原因,是传统耕种模式下的“小农业”效益低下,种地不赚钱。但如果联合种养殖能手走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并组建农民合作社,让农民以技术入股、以田地入股、以劳力入股等方式来抱团种田,使农民能靠土地致富,靠种养殖赚钱,走出一条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说做就做,廖其智把饭店转让给了别人,先后到富川、平乐等地的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并联合一个桂林的老板来投资,相继在红花镇燕子寨及公安镇黄凤屯、里太开辟了三个占地240亩的“优质稻、粉马蹄、蔬菜”多元化种植基地。几年下来,他净收入5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廖其智的合作社的社员由最初的几户达到300户,贡柑280亩,马蹄、莲藕150多亩,水稻400多亩,帮助25户农村困难户脱贫致富。
与廖其智想法一样,公安镇牛庙村的平桂野生动物养殖场负责人颜超悌也是不走传统的种养殖路子。他告诉记者,遇到好的致富项目一定要坚持下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野生豪猪,通过了解,发现豪猪不但简单易养而且经济价值高。于是,他开始养殖豪猪,通过几年的摸索,他掌握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豪猪人工养殖新技术,并建立了桂东地区最大的豪猪养殖基地,存栏豪猪400多头,免费传授豪猪养殖技术1000多人次,帮扶50多户困难群众发展豪猪养殖,并通过自主创办的网店解决了养殖户销售难的问题,每月豪猪销售额5000多元。
廖其智和颜超悌都是通过自己学习、摸索成为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后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并取得成功,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根植于乡土,容易取得村民的信任,并且对自己选择的项目信心百倍,村民加入合作社跟着他们能实现稳定致富。
“捆绑”的技术很重要
一条红绳,单独销售也就几元钱,扔在大街上,就是垃圾;如果用红绳串起翡翠玉石,就是玉石价格了;如果红绳串起珍珠,那就是珍珠价格了。在谈起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时,廖其智用这个故事表明,农民闯市场时要与谁合作与谁搭配捆绑在一起很重要。
“加入合作社后,我现在种植的粉马蹄每亩能有4000多斤,20多亩就有6万多元了,而且还能积累些社会人脉关系,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40多岁的陈辉章说。
陈辉章是里太村的粉马蹄种植户,他原先种植的粉马蹄每亩亩产只有2000多斤,而且品质也不行,销路就不用说了,2012年,他加入了玉马农业种植合作社,成为“新型农民”。“在种植中如果碰到技术问题,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会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地从粉马蹄的起苗、种植消毒、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环节来传授栽培的关键技术。”说起合作社的好处陈辉章滔滔不绝。
“我们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与马蹄粉厂及其他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田地里的粉马蹄、蔬菜等农作物都是公司的订单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种子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销售,在种植前就将计划书发到农户手里,合同中也约定不低于市场价的收购保护,这些都是保证合作社里农户的利益。”廖其智介绍说,“村民为什么愿意跟着合作社干,因为合作社就在村里,看得到摸得着,可能就是‘邻居效应’吧!另外,合作社解决了农民自己在产前、产中、产后所遇到的买难、卖难问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合作社不但要承担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学习和传播的职责,还要承担诸如市场、管理、采购、销售等经营职责及绝大部分经营管理风险。截至今年6月,钟山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155家,在其中务工的农民工有3250多人,参与的农户人均增收3632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南垌村雷元波:养山猪走上致富路
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南垌村70后瑶族青年雷元波,养殖野猪走上致富道路后积极参与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他为此获“蒙山县养殖大户”、“蒙山县十大创业青年”以及2015年度“梧州市十星文明户”称号 【详细】
[大化县]贫困户喜领合作社红利
9月8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上旗村龙景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举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持分红仪式,20户贫困户在现场领到每户4000元的合作社红利。 【详细】
[天等县]合作社引领村民奔富路
“加入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后,黑豚售价每公斤增加2元,一年下来,可以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有了合作社的帮助,我们贫困户脱贫致富更有盼头了。”日前,谈到加入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天等县驮堪乡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李林新满脸笑容。 【详细】
西林县马蚌镇那扛村:发展乡村旅游搭上致富“快车”
日前,笔者走进西林县马蚌镇那扛村坝桑屯,只见这里湖光山色,分外美丽。万峰湖上的养鱼网箱星罗棋布,湖岸边建有一个个水泥钓台供游客休闲垂钓,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云南、贵州、南宁等垂钓爱好者的车辆。 【详细】
崇左:合作社里建支部 党员带着社员富
深秋时节,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那宋屯的休闲农庄里游客如织。“现在是旺季,我们每天营业额有7000多元。”村民黄耀逵说。峡岗村的好生活始于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原生态食用菌和灵芝产业,之后有了农庄这棵“摇钱树”。而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12户发展到378户,得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