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也引发了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排污者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得不到赔偿,公众的环境权益和生态系统得不到保护。 【详细】
河北美丽乡村见闻:村庄宛如“都市”干部流行“裸薪”
连田间小路都全部硬化,主干道线缆入地、完善了供排水系统,高楼林立、别墅联排,治安巡逻队配备专业设备和车辆昼夜巡逻,60岁以上的老人们免费体检、免费参加集体外出旅游,65岁以上老人每月免费领取两箱鲜奶,孩子们搬进了安装暖气、电扇的半封闭寄宿式学校…… 【详细】
河北美丽乡村建设3年投入356亿元
自2013年河北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5.09万个,共在9262个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占行政村总数的20%——今天上午,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详细】
“十三五”农村综改将主攻四项任务
近日,财政部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强调,做好“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新形势、明确新思路,推动农村关键改革取得新突破、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详细】
一个地方的“绿富美”可以一起实现——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谈绿色崛起之路
山青青、水盈盈,赣鄱大地风光旖旎,良好的自然环境广受称誉。然而,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直是江西这个欠发达地区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的大课题。 【详细】
河北:2020年初步建成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适应。 【详细】
全省齐心河北特色美丽乡村可盼可期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努力建设富有河北特色的美丽乡村。(据11月16日《河北日报》) 【详细】
中国东北山村环境整治补齐“美丽”短板
站在赶马河村口,打眼望去是排排灰白红色相间的砖瓦房,门前冬青翠绿,地上和排水渠中盖了厚厚的各色树叶,村中柏油沥青路连接着一片树丛掩映的“和谐广场”,小桥、流水、红砖,覆盖白雪的路面,一切美得像一幅画 【详细】
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各美其美
以“面向2020年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天府)论坛将于11月19日至20日在成都举办,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身参与者,对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详细】
宣战农村垃圾:要“面子”更要“里子”
农村垃圾治理要把力气花在“里子”上,即农村垃圾治理制度的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和运行模式的探索、村民公共意识的提升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垃圾的治理是一场攻坚战,这场战役打得漂不漂亮,关乎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关乎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关乎我国建成的小康 【详细】
美丽乡村建设还需打好环保战
12日至13日,中国“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河南鹤壁举行,探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会上,财政部农业司司长王建国表示,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的标准,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新华网 11月13日) 【详细】
首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 即将开坛
“中国美丽乡村”首届论坛将于11月19日—20日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 “面向2020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将围绕新时期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一带一路与美丽乡村”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详细】
“十三五”期间全国将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
财政部农业司司长王建国13日说,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 【详细】
江苏:留住美丽乡愁 促进乡村复兴
世凹桃源、石塘人家、汤山七坊、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被称为南京市江宁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每到周末总能吸引大量游客。而在2012年之前,这些村庄都藏在深山人未识,当地农民除了在地里辛劳,只能进城打工。 【详细】
上海围绕“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田金穗飘香,秋叶层林尽染,湿地鸥鹭翔集,上海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分。粉墙黛瓦,水清岸绿,房前大树庇荫,屋后竹林轻喧……漫步于上海市郊,那些孩提时代的农村印象,正逐渐重现眼前。 【详细】
北京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环境改善
位于北京延庆县的野鸭湖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经此停歇的候鸟达10万只。近年来,延庆县完善监测体系,大力提高管理效能,极大促进了野鸭湖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 【详细】
加快促进淮河流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结合致公党中央2015年开展的“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调研,认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推动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占全国1/8的人口同步实现小康,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此,建议: 【详细】
《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生态文明的视角——以陕北资源富集区为例》
项目成果为学术论文,文章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陕北资源富集区为目标区域,首先分析该地区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对环境损失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应用。 【详细】
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看“盆景”如何变“风景”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推动成乡一体化发展,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如果说农村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短板”,那么农村人居环境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详细】
内蒙古:创新草原生态保护模式 实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近年来,内蒙古扎赉特旗委、政府从保护好和建设好国家生态屏障的目标出发,始终坚持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实施了禁垦、禁牧草蓄平衡、项目落实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详细】
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确定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与此同时,正式确定了推进“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 【详细】
第3届"江苏最美乡村"揭晓
“第3届江苏最美乡村”日前评选揭晓,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和天宁区郑陆镇牟家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荣誉称号,金坛区薛埠镇上阮村被选为提名村,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和武进区雪堰镇太滆村继续保留“江苏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详细】
重庆不: 整治好农村环境,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农村环境能否治理好,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详细】
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