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09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陈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村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的确尤为重要。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钱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

  日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表示,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城乡消费差距令人震惊。

  而在前一天,温家宝总理在这次会议上慎重地表示:中国欲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特别是扩大八亿多农村居民的消费,更多地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是广大农村消费水平依然低下的现状,一方面是对农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靠什么刺激农村的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不可否认,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当前,城乡差距仍维持在3.21∶1,在政府公共投入方面,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3年的7.12%。

  应该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在发展和进行工业建设的过程当中,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有专家估计是6000亿到8000亿人民币左右)。农民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很长时间,他们没有充分享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果。

  农村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的确尤为重要。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钱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农村尤其是农民的消费能力还很低,“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还是大部分农村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式的写照。农村消费城市化发展的倾向,也仅仅是在东部沿海一些省份的发达农村出现,远远还够不上主流。

  我个人以为,提升农民消费水平的办法不外乎两个,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是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岗位向城市转移,同时拓宽农民在本地的就业和营利渠道,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节流就是减少农民的非商品消费支出,应该说,我国在这些方面一直在努力,从取消农业税,到一些发达省份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试点,都体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思路,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农村消费环境也亟待改善。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村市场产品质量低劣、假冒商品多,假劣农资问题突出。至今,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出多门,市场准入管理不到位,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政策方面,还有待在“贴息鼓励零售商下农村”、“以减税刺激农民购买家电”、“提高进城农民收入”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发展。

  改革进行了20余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已发展到关键时刻。正如《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二OO三至二OO四年卷)首发式上,中国城市问题专家们所说,当前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到达了第二个转折期,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作为今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