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来源:华南新闻 作者:青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根据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标测算,国家统计局于10月22日发布了“2005全国百强县(市)”名单。
  “郡县治,则天下安”。集中了全国70%以上人口的县域治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百强县的发展,公布百强县的排名,有利于激励先进,让后进县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全国走一步,强县走两步”,从百强县的各项指标上不难看出,百强县具有经济实力强、市场化程度高、民营化程度高、外向度高与和谐度高等特点,百强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社会进步的排头兵,还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排头兵,真正体现了民富县强这一基本的特点。
  另一方面,通过对百强县高速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强县目前普遍遭遇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短缺的“成长烦恼”。据调查,前十强的县与改革初期相比,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程度超过2/3,即使在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土地的情况下,十强县平均每个县耕地面积还是减少了5000多亩。发展起步较早的广东顺德80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耕地面积仅剩13000公顷;广东南海1074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耕地面积剩下不到20000公顷;江苏江阴人均耕地已不足4分。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一些强县的高速成长,与对土地、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过分索取不无关系,有的甚至以挥霍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为代价。在“百强县”前35位中占有7席的浙江嘉兴,一个经济发展“满堂红”的城市,最近发生了一场流行病疫情。长期关注长三角经济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认为,嘉兴一带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这样经济发展越快,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流行病只是负面效应的一个体现,是人与环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
  当人们把赞誉的目光、追赶的目标瞄向“百强”之时,千万不能忽略那些触目惊心的增长代价。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百强县的时候,不仅要吸纳经验,更要汲取教训,兴利除弊。尤其要坚持科学发展,注意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而不是“一亩地用掉了七分田”,更不能“一地致富,八方遭殃”、“吃祖宗饭,砸子孙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