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02日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作者:刘予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西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予强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空间相对狭小的地方经济,与省域、市域和泛地域性经济有着质的区别。其主要特征是以农为主,与资源优势联系紧密。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经济总量小,财政税收低,城乡二元结构将进一步加剧,"三农"问题难以破解。而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不仅能够有效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彻底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因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键还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为市辖区,与县市发展模式、工作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要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按照省委组织部安排,我于9月20日起赴广东省惠州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学习。期间,通过观摩、调研、参会等多种形式,较系统地了解了惠州经济发展概况,从惠州工业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引发了更深的思考,认识到了我区在发展中与惠州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感触至深,受益匪浅。
    一、惠州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于坚持不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我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改革开放二十年特别是1997年惠州地改市以来,惠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惠州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90.97亿元,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91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47.43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63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8.8:28.7。人均GDP20758元,增长12.7%。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4.12亿元,增长25.7%。全市税收完成95.61亿元,增长25.8%。
    纵观惠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1988年,为原始积累阶段;第二阶段,1989年到1993年,为起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阶段,惠州经济由农业经济为主转变为工业经济为主,实现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的起飞。
    惠州经济源何历经二十年发展不减速?惠州为什么会成为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通过考察学习,分析探讨,我认为,关键是惠州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不懈地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其基本经验就是大力推进"四化":
    一是企业集团化。惠州市按照"抓有效、抓扶强"的工业发展思路,制定了加快大企业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发展了TCL、德赛、麦科特、纺工、华阳等五大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五大企业集团中,其中就有四家进入了全省70家大型企业集团,1家进入了全国重点扶持大企业集团。同时他们积极实施创名牌战略,颁布了创名牌工作实施方案,创出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麦科特照相机、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不少产品在国际上获奖或获得部优、省优产品称号,在全国市场上保持了较高占有率。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电脑、手机、电池、音响、照相机、高级电工产品和线路板生产基地之一。
    二是工业园区化。圈好一个开发区,然后招商引资,这是珠三角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惠州也不例外。他们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市范围内各种园区星罗密布,各具特色,顶峰时多达130个,今年开发区整顿后仅保留了五个大型园区,分别是国家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惠阳三和开发区、数码开发区和大亚湾石化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总辖陆域面积273.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8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公里,海岸线长52公里。区内港口、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十分完善,内有荃湾综合港区、响水河工业园、熊猫高科技园、东风车城工业园、西区科技园等10余个小园区。现已有中海壳牌、东风本田等一批大项目已相继落户。预计到2010年,大亚湾开发区将实现1000亿元的工业产值和5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约2万美元)。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8.8平方公里,现已成为惠州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 惠城区原有大小工业园区63个。他们确定若干个重点工业园区,采取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能量集合的思路,实行"无费区"政策,园区内企业免收城区收取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切实降低了营商成本,营造了竞争优势。 惠阳区原有工业园区12个,面积达23.2平方公里,落户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87宗,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3年,全区各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98.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9%。
    三是经济外向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惠州市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要模式,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现已形成以外向型为主,以电子、化工、机械等为支柱产业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利用外资总额达16.9亿美元,增长27.4%;进出口总额131.31亿美元,增长16.9%;其中,出口71.46亿美元,增长21.3%;进口59.85亿美元,增长12.2%。仅惠阳区现在就有外资企业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三来补一"企业家49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美国、日本、欧洲、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惠州投资兴办企业,英荷壳牌、通用、索尼、本田、健伍、NEC、LG、三星等大批国际财团和跨国公司进入惠州,使惠州外向型经济直接连结全球经济链。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家落户惠州,特别是随着首期投资达43亿美元、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动工,揭开了惠州21世纪大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外向型经济所实现的增加值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以上。
    四是产业高新化。惠州在大力推进工业进程中,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首位,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始终引领国内先进技术潮流。其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石化工业和电器机械为重点,扶持培育和发展了生物技术、新材料、光电机电一体化和软件等跨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电子产品主要有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数字通信设备、数字化视听产品、新型电子元件等五类产品。电器机械主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聚合物锂离字电池、圆柱形锌--空气电池等;石油化工产品主要是中海壳牌系列产品。目前,惠州高新技术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
    二、晋城市城区与惠州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差距
    从行政区划看,惠州属于地级市,城区是个县级区,在经济总量上无可与之比拟,但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上,惠州经验对我们非常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比较,我看到了城区与惠州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差距,从主观上讲,有我们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发展模式单一等因素。从客观上看:
    ——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惠州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行"三来一补"模式,依托工业园区,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产业聚集,完成了工业化起飞。其采取的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我们城区虽然乡镇企业起步较早,较早完成了工业化原始积累,但长期以来对煤铁资源优势过分依赖,五小企业曾一度占据主导,实质上走的是一条劳动密集型,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尽管我们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极力摆脱煤铁资源型经济的困扰,但是由于受城建、环保、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较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支撑,致使工业化进程缓慢。
> --发展环境吸引力不大。现代经济的竞争,首先是环境的竞争。惠州市早在十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行列。近几年来又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创造性实施金牌战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还获得了"全国双拥城市模范城"、"中国人居范例奖"、"广东省文明城市"等金牌,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同时境内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十分完备。一流的软硬环境使惠州充满吸引力。与惠州相比,我们还处于创建"四市"进程中,软硬件环境还不够完善,对外资吸引力不够大。
    ——区位优势具有不可比性。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大部分地区位于中国最发达经济区域内,毗邻深圳、广州、香港、东莞等发达城市,是珠三角连接粤东和闽赣的枢纽,而且沿江临海。与惠州相比,我区地处内陆中西部地区,既不临海,也不沿边,南与京九、陇海经济动脉尚有距离,周边城市难以形成经济板块,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劣位。
    ——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惠州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自外资的比重占到60%以上。而我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消费拉动。2003年引进外资3820万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亿元的7.2%。在出口上,我区仅有自营出口企业5家,2003年出口供货额8000万元,创汇180万美元,提供增加值3800万元,仅占2003年GDP17.86亿元的2.1%。
    ——正是基于以上主要原因,包括体制的、机制的、环境的等各种内因和外因,我们虽然也在争先发展,加速发展,但仍然差距很大。他山之石,可为我借,借鉴惠州经验,发挥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思路,依托区位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早日实现工业化。
    三、加快推进城区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与途径
    晋城市城区1985年建区,现辖1镇7办,72个行政村,5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2万人, 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17.86亿元,增长11.69%;人 均GDP12595元,增长5.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1万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77172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95978万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05:43.21:53.74。产业结构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200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 1.5557 亿元,增长18.54%。其中来自工业企业税收占到全区税收总额32.8 %;67.2%的税收来自第三产业。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现仅有16家,亿元企业还没有1家。城区实现工业化可谓任重而道远。同时我区实现工业化还面临着资金、土地、城建、环保的瓶颈制约,短期内难以破解。我区实现工业化,必须立足区情,充分依托区位优势,走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实现途径是: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当前城区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企业发展放缓,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缓慢。要壮大区域经济,首先需要解决农村工业化问题。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以白马王啤酒、秋韵饮品、豆制品加工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以管理工业企业的办法经营和管理农业,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扶持培育长征水泥、窑头化工、白马王化工、金马公司、健牛工贸等现有一批骨干乡镇企业,鼓励村镇依靠集体积累新上一批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乡镇企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打破城乡分割现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二)实施扶优扶强和名牌战略,走企业规模化、集团化道路。城区要实现工业化,关键要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走内涵丰富、外延扩张的企业规模化、集团化道路。主要措施:一方面要通过扶优扶强,大力扶持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潜力大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扩张。一方面要通过企业改组改造,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走兼并、重组道路,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根据城区现有企业状况,可由崇安堂药业、晋城制药、中晋药业三家企业拟组建医药集团,由白马化工厂、窑头化工厂、丰泰电石厂组建化工集团,由长河新型建材、长征水泥、振兴水泥组建建材集团,由白马王啤酒、秋韵饮品为主组建饮品集团,由九州玻璃、东方玻璃为主,吸纳周边玻璃企业组建玻璃集团,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力争在三年内,初步形成以出口手工玻璃为主的玻璃生产基地,以白马王啤酒为主的饮品生产基地,以崇安堂药业为龙头的医药生产基地。另外,要全方位推行品牌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创新一批潜力产品,创建一批名优产品,以好产品为切入点,带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做大做强。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化,必须解决好传统产业的去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煤炭、冶炼两大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产品链。煤炭行业要加快"关小、改中、建大"步伐,统筹规划资源,依靠技术改造扩大规模,逐步淘汰一批3万吨以下生产矿井。加快原煤转化步伐,扶持一批工业、民用型煤炭企业,力争扩大规模,形成基地,壮大实力。冶铸行业要加快改造现有铸造企业,坚决关闭100M3以下高炉。以健牛工贸公司有限179M3高炉和金马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新上和提升一批精密铸造企业,大力开发精密铸造产品,向冶炼、铸造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近年内要按照"扩玻璃、上饮品、壮医药、兴建材、办热电"的调产思路,加快培育壮大五大支柱产业。远期要借鉴"三来一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快速壮大以机械加工、精密铸件为主的新型产业,实现产业再造。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城区经济目前主要靠投资和消费拉动,外向型成分极低。实现工业化,最终还得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外向型发展道路。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和范围。一方面,要敢于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招商,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外资项目;一方面,要敢于面向国内知名企业招商,采取资金联合、技术联合的方式,借鉴"三来一补"方式,发展"订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会展经济,积极组织优势产品、优势合作项目参与国内各种经贸洽谈会,扩大产品市场占有分额,拉动经济发展。
    (五)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以民营化促进工业化。地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决定了我区发展的潜力在民资,出路在民营。要坚决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的要求,坚持企业改制改造一批,技术改造壮大一批,创优环境引进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混合经济,依托民智、民力、民资优势,加快发展民营工业,通过民营化促进工业化。要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外地民营企业家到城区投资发展。要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二轻集体企业改革,把民营企业的机制、市场优势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嫁接起来,走互相渗透、融合发展之路。
    (六)规划筹建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工业科技园区是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孵化期和助推器。惠州经济之所以能够超常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园区的崛起和产业集群的超常规发展。城区区域狭小,寸土寸金,征地困难,发展园区受城建、环保、土地等制约因素多。但并非没有突破口。南部钟家庄丘陵地带,荒山闲地多,位于城市南郊下风向口,距市区不足5公里,晋焦、晋长、晋济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建设园区具备优势条件。东北部北石店已规划园区毗邻晋陵一级公路,规划区内已具有白马王啤酒、秋韵生物饮品、山西诺克制药等一批规模企业,而且已经连片,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三通一平,同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形成新的增长极。
    (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园区仅仅是工业化的载体。壮大工业经济,归根结底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松绑减压,坚决遏制各种"三乱"行为,创优企业发展环境,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市场主体。一方面,要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好土地、融资、人才、科技等难点问题,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机制创新步伐,积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迸发出更大活力。对于城区讲,就是要加快完成国有二轻企业改制任务,在乡镇二轻集体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田成平书记、张保顺省长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上提出,要全面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辐射效应,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这为我们发展区域经济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惠州发展模式,我区将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主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奋力实施赶超战略,推动区域经济迈上一个更高水平。(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