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09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覃开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上思县县长 覃开宏  

 

   十万大山坐落在上思县与钦州、防城、东兴、宁明的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从钦州市钦北区一直延伸到越南北部,长170公里,平均宽度30公里,是我国唯一既沿边又沿海的山脉。十万大山区域包括钦州市的钦北区、崇左市的宁明县和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及上思县。十万大山区域资源丰富,但区域内的经济开发由于交通不便、资源不均、掠夺无制而呈无序状态。为了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研究十万大山区域经济的整体开发战略尤显重要。本文试图从实际出发,对十万大山区域经济开发对策进行初步研究。

    (一) 解放思想,确立科技兴县(市)的主导地位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区域经济,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十万大山区域人口整体素质差,教育水平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普及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因此,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目标,必须加速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使整个区域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必须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乡(镇)是连结县和村的纽带,是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结合部,是科学技术宣传普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科技实惠进村入户到田头的关键环节。因此,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应以科技兴乡(镇)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科技推广、示范、培训、服务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乡镇一级承上启下的作用。

    科技工作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兴县(市)工作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农村科技工作者要重点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覆盖面,努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作贡献。当前,要特别注意粮食安全问题,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有效投入,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企业创新工作,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     

    (二)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十万大山区域既是西部地区,又是东部沿海开放区,同时还是民族自治地区,因此,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优惠政策以及老少边山穷地区扶持政策均可享受,区域经济发展极富政策优势。用足用活这些优惠政策,必将有助于推动十万大山区域经济跨越性发展。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灵活运用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导投资主体向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领域发展。要善于运用政策优势拓宽融资渠道,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收购、重组国有企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 “毫不动摇”地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因此,十万大山区域要发展,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同时,引导资本向现代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发展。对于外商投资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的,要不折不扣按规定兑现各项优惠政策。     

    (三)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公路交通建设

    交通落后是制约十万大山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万大山区域要谋求更快发展,必须完善公路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路网等级和等级公路密度。在积极推进崇左-上思二级公路、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各项工作的同时,一要把苏圩经上思直达东兴公路拓宽为一级公路,使十万大山核心区域缩短与在建中的南友高速公路的距离;二要建设上思经江平、大录至防城一级公路,三要建设东兴至宁明二级公路。在未来几年内,要打通县(市、区)际直达公路,并把骨干路网全部提升为高等级公路,实现区域内城区之间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使十万大山区域真正成为滇东南和桂西南出海通边的便捷通道。同时,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工作,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切实解决山区人民出行难问题。

    (四)优化城镇运作质量,强化城市经营理念

    城镇建设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推进。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作好长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电、路、通讯等,一定要高标准、超前性规划,高起点建设。针对当前区域内城区建设走老路、无创新、变化不大、后劲不足等弊病和传统陋习,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机制。

    首先,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一是经营城市土地,以增量资产带活存量资产。由于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经营城市,首先要把经营城市土地作为切入点。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方案,本着“超前投入,启动开发”的原则,搞好“三通一平”,整理利用土地,以少量的增量资产来带活更多的存量资产。二是经营城市设施,以社会资产盘活国有资产。三是经营城市环境,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通过提升环境品位,实现城市增值。

    其次,要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使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市容市貌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要加强对垃圾和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要从规划、建设等环节入手,突出重点,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如治水治污,要加强对城市居民饮用水源的保护,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治噪声重点抓城市机动车、娱乐场所和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出台关于城区改造建设和鼓励农民进城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鼓励农民向城区、小城镇有序流动,通过增加城镇人口来增加消费群体,刺激住宅消费,激活房地产业。

    (五)着眼本地资源 ,进行产品深层次开发

    十万大山区域是我国南亚热带农林资源的重要产区,农林资源优势要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必须加快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目前区域已发展成为甘蔗、南亚热带水果、蔬菜、木薯、淡海水产品、林业、中药材、香料、剑麻等农林产品重要生产基地,但是,现有农、林产品资源开发加工程度与可供开发资源潜力相比极不相称,农产品加工率不到15%。因此,必须着眼本地,挖掘区域丰富资源,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以松脂生产为例。十万大山区域年产松脂5万吨以上(仅上思县就年产2万吨),约占全国产量10%,但由于现有的松香企业基本上从事初级加工,虽然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经济效益并不高。如果对松脂进行深加工,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使松香成为工业终端产品,就能实现增值50%以上,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六)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的大都是一些土特产品或优势农产品,原料来源分散,资金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工艺相对简单,所需劳动力量大,因此适合于乡镇企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农业生产,一边直接面对市场,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动种植业、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改善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和协调城乡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

    抓好蔗糖业这一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制糖龙头企业带动蔗糖业发展的作用。目前,要抓好制糖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技术创新工作,壮大企业规模,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上思糖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工业资本优势结合的成功典范。从整体上看,十万大山区域的蔗糖生产,还处于简单生产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因此,要加强甘蔗综合利用,对白糖、废糖液、蔗渣等进行深层次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

    依靠和利用山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林业,做好“山上文章”。目前要抓住退耕还林、建设珠江防护林等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防护林、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等林种,综合利用林副产品,积极发展木材、松脂等深加工,促进林业朝着产业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果蔬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优势,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区域农业竞争力。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十万大山区域发展旅游业条件比较成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因此,要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打造,创造旅游精品,扩大十万大山区域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同时考虑将十万大山旅游资源与桂林、南宁、东兴以至越南下龙湾的旅游资源联系起来,加速十万大山与其他旅游资源的互动发展。

    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旅游资源作为可重复利用的资源,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关联作用很强;同等资本投入,旅游产业可创造出高于第一、二产业数倍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带动增长5个就业岗位。但从十万大山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拉动区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振兴和发展。

    发展十万大山旅游资源,就必须树立资源整合、立体开发的观念,对所有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开发;必须树立龙头带动、产业联动的观念,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起来;必须树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观念,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环境第一的观念,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培育精品、系列开发的观念,把追求经济效益和获得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把十万大山区域培育成广西的一个旅游精品,从部门联动角度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各要素。目前,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如风景名胜区、城市园林归属建设部门,历史文化与文物保护单位归属文化部门,各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归属林业部门,滨海、水库、江河等水体景观归属海洋、水电部门,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归属民族部门等。因此,除了在空间形态上对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整合之外,还需要以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各部门联动,有效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和产品。

    (八)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十万大山区域经济品牌

    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将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到经济建设主战场;要积极推进科普工作和职业技术教育,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知识以及良种良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品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发展区域经济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活动和创造发明给予重奖;鼓励广大科技管理人员以及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开发,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区域产业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

    从当前情况看,十万大山区域有蔗糖、松香、材林、香料、水果、蜂蜜、糯米等特色产品。但产品加工业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无法形成优势品牌。因此,要走科技创新道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从产品的内存质量到外在包装都必须精心打造,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在发展大农业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通过发展名特优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形成十万大山特有的区域经济品牌。

    (九)整合资源,对区域内产业进行统一调整布局

    一是加快发展制糖产业。十万大山区域制糖企业众多,但由于生产经营粗放,大多企业效益不高,因此,要逐步淘汰一些生产工艺落后、严重亏损的制糖企业,组建如同贵糖集团、南糖集团之类的制糖企业集团,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原料产销链,实现统一的原料收购价格,并集中力量解决污染问题。

    二是发展制药业。十万大山中药材资源丰富,具备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条件。要重点抓好一两个技术力量雄厚的制药企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积极寻求与区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和保健药品系列,打响“十万大山”中成药品牌,开拓占领市场。

    三是改造建材工业。重点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支持现有水泥企业改造传统生产工艺,通过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引导企业努力挖掘现有资源,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片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要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带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发展一批水果乡、冬菜乡、养殖村等。五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十万大山区域发展奶牛业具有较好条件,必须抢抓各级政府支持发展水奶牛机遇,以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上思龙楼奶牛饲养基地为龙头,带动区域奶牛业发展。

    六是抓好香料生产。十万大山区域是广西香料重要产地之一,八角、玉桂产量占广西总产量20%以上,其中防城区是我国八角之乡,并且建有一定规模的香料生产企业,因此,要扩大八角、玉桂的种植面积,改造低产林,推广优良品种,壮大香料原料基地规模。同时,要大力发展香料加工业,集中力量开展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做大做强香料产业。

    (十)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发与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开发。“五个统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也为十万大山地区加快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把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结合起来,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决不能只顾眼前、贻误长远。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发展经济与加强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面、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努力实现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可持续利用,推进十万大山区域经济开发健康、有序进行。 (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