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05日 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 作者:广西统计信息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村工业的逐渐发展壮大,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过程的根本动力。农村工业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进入非农化就业,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广西农村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工业快速发展,是推进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广西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的特点 
    1、广西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广西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迅速崛起,产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人口结构日渐合理。广西工业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3年全区GDP中非农(二、三产业)化的比率达到77.01%,其中工业占29.7%;从业人口非农化的比率达52%。2003年广西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为675.3万人,比上年增加43.3万人,增长7.0%,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30.5%。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171.8万人,增长8.8%。工业的迅速推进大大促进了广西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2、农村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主要推动力。 
    广西农村工业基本上以传统的加工工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广西农村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3成。 2004年上半年,抽样调查的广西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左右;企业的工业品产销率高达93%,比规模以上工业的产销率高出1个百分点,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的产销率均超过97%。随着广西农村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快速发展的农村工业今年内将为广大农民新增近2万个就业岗位,还将拉动全区第三产业不断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吸引更多的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3、农村个体工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 
    在全部农村工业经济总量中,个体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调查显示:2004年上半年,规模以下个体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全部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二。农村个体工业成为推动广西工业经济增长的另一支生力军,上半年广西农村个体工业发展势头较强。据调查,广西规模以下工业单位个数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个体工业单位数增长率略高于企业。个体工业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木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增幅均超过24%。2004年上半年农村个体工业单位数近20万户,占全部农村工业总户数的95%以上;吸纳的就业人数近83万人,占全部农村工业就业总人数的七成。个体工业单位多,吸收社会就业能力强。可见,农村个体工业是广西经济增长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个体工业的异军突起显著加快了农村工业化的步伐,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力地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典型的如玉林市,在小城镇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大大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4、农村工业发展,增强了区域的集聚功能。 
    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功能设施的逐步完善,推动了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了社会发展集约效益,形成较大的商品流、信息流,对周边区域资本、技术、劳力人才等各种要素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2002年,全区城镇集体和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额50.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1%。 
    二、农村工业在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工业总体水平不高。 
    广西农村工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农村工业总体水平不高,这对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艰巨的任务。广西农村工业的发展仍处于作坊式企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低、社会合作化程度低的粗放式生产经营,这种传统的低层次的单一化生产方式影响农村工业的发展。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由于资金短缺,没有优势产品,使企业处于亏损和无法继续生存的境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经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结构相似的农村工业竞争能力弱,生产困难,农村工业总体水平较低。 
    2、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广西小城市和集镇规模偏小。 
    广西的小城市和城镇规模效益低,集聚能力弱。县城和集镇规模明显偏小,表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十分薄弱。这与县域经济的产业发育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广西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城镇基本上没有强大的产业,财政困难。而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活跃的县域经济特别是乡镇经济正是其经济扩张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内力所在。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和其他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城镇化进程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产业集聚和扩张的能力,和农村工业经济的水平相关。 
    3、传统农村工业经济不适应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的要求。 
    乡镇一级,由于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劳动力剩余不断加剧,传统农业与工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全区经济薄弱的环节。广西农村工业中,农产品加工工业基本上是一些传统型个体工业作坊,如大米加工、酿酒、榨油加工、采石片石、竹编加工等行业,形不成产业规模,农村工业产品的开发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阶段。落后的农村传统工业是全区城镇化进程薄弱的环节,传统工业的升级转型乏力,直接导致了全区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的较弱,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4、广西民营经济发展不快。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职工下岗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不快,不能充分发挥其吸纳人口就业的巨大作用。如浙江省主要靠民营经济极大推动了工业化的步伐,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地方二、三产业迅速发展。而广西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困难,导致了广西劳动力转移的滞缓。从调查资料看,广西农村工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还比较少,小型工业企业要维持自身的发展和参与竞争,资金紧张,使得企业陷入困境。股份制企业就很难在农村工业中发展,广西农村工业在体制上基本落后。 
    三、建议和对策 
    广西各地都先后推出一系列鼓励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的政策措施,随着农村工业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加强经济协调、合作、互补的趋势也日益强化。以传统工业、高科技产业和高技术工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不断发展,成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坚持依托农村工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通过强化小城市和集镇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集中,充分发挥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心辐射作用,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形成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统筹城乡,应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以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格局来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城乡的全面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首先集中精力打好农村工业的产业基础,以产业的集聚和扩张推动劳动力和人口的转移。加强中心城市对周边乡镇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加快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全新动力。大力推进传统农村工业的发展、升级、创新,是广西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任务。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形成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格局。 
    2、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城和农村集镇,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基地,也是中小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巩固基础,大力加强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突破性发展。目前广西县域经济较薄弱,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滞后直接相关、互为因果,制约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与广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东、江苏、浙江等部分发达地区。他们的经济崛起首先从乡镇、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起步,是从乡镇到县再到中等城市最后到大城市的自下而上推进工业化并带动产业升级的道路,县域经济实力强劲,从而推动劳动力、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和产业的扩张,构建了一个协调有序并具有升级能力的城市发展体系。在农村普遍工业化的基础上,又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经济优势,也带动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扩张。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从“农村工业化+专业市场+小城镇”向“特色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业+中心城市”转变。这是一条从农村工业化开始、通过不断的产业升级、推进城镇化不断加速发展的道路,值得广西认真研究、借鉴。 
    3、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向城镇经济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形式向产业化过渡,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创造条件。如南宁市以农村工业园开发为契机,建成邕宁县大沙田、沿海工业开发区,横县六景工业园等低成本加工区和基地,发展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引导农村个体工业和乡镇工业园区内农村工业企业招收本地农民工。不断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对贡献大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用地、信贷方面给以支持。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4、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村工业产业。 
    农村工业是吸纳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广西各地农村都具有自己的农产品优势资源,因而可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食品加工、轻工、服装等行业,这既是发挥县域经济比较优势,加强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更大力度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需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县和乡镇都应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提高农村工业效益,构建独具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此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设成为重要的服装、纺织、食品加工基地,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5、以结构调整和提升档次为重点,提升农村工业经济档次和素质,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加快结构调整,形成农村工业经济新优势。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培植和壮大新兴产业,继续发展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铸造、水泥行业,同时壮大如南宁申能达智能技术公司的电子产业、钢型材、中诺公司的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的小城镇建设。提升工业档次和整体素质,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实现农村工业发展。减轻农业劳动力对农村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农村工业经济拉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要注重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由于农村工业的发展,拉动了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力需求,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拉动了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广西农村非农产业中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503.5万人,增长6.2%。农民自由地进城择业、务工经商,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