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02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原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锡文

  县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关系紧密,尤其是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我们需要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县域经济会表现出它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县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从四个方面去阐述。
  一、关于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要说县域经济的重要性,首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县域经济。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第一个角度,从县本身来看,县域经济是指一个县范畴内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是一种产业的总和,有一、二、三产业这样一种结构,又是一种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有国有的经济、非国有的经济,有集体的经济、私有的经济,还有外商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型的经济。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说,有老百姓的经济、政府的经济。老百姓的经济就是收入、就业、过好日子,政府的经济就是财政收支、财政平衡,从这个角度讲,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基本单元。
  第二个角度,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去研究,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是处在基层的那一部分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确实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它是基层运行的那一部分;二、它在经济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整个国家的GDP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不少省区县域经济所占的比例都在51%左右,浙江省甚至占到了71%.因此说县域经济有它特殊的重要性。根据公安部门2000年的统计,我国现在的农业户口加上小城镇非农业户口共有10亿7千万人,占全部人口的85.6%.正是从这个方面讲,我觉得研究县域经济确实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实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成就,就是涌现出了一批发展非常优秀的县,他们的经济活力、他们的经济总量是令人瞩目的。东阳市2000年的GDP超过了100亿,列全国第71位,这就是说,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至少有近百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是很成功的。而且,这些成功的县市,不在于它创造了100亿的GDP,不在于它有几十亿元的财政收入,而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过上了小康生活。
  总结这些成功的县,有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第一类的经验就是,凡是发展比较成功的县,从领导到干部,他们观念的转变、体制的转变都是比较明显、比较突出的。从政府角度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不去包揽经济活动的一切内容,经济活动的活力不在政府,而在于这个县域范围内,是不是有无数的经营主体、无数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横店不临近大城市,但为什么它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在这里能积聚那么多的资产?在浙江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同样交通不便的桥头和柳市分别成了全国最大的钮扣市场、低压电器制造和集散中心;嘉善县一片森林没有,却成了全国最大的胶合板中心;海宁没有牧场也没有畜牧业,但它是全国最大的皮革制造和批发中心。象这样的事,要靠政府去规划,根本做不出来,潜力就在于有创造力的老百姓和企业家中间,他们把普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给办成了。
  在成功的县中,需要总结的非常成功的第二个经验,就是他们在推进所有制结构变革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县和县域经济,在我们国家过去的体制下,最大、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县域经济没有什么国有经济,更少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县,思想、体制转变得比较早,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尤其是积极扶持非国有的、非公有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方面,我们可以把县域经济的统计资料拿出来比一比,我敢说这句话:现在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其实主要就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差距上。什么地方GDP增长快、有活力、财政日子好过、老百姓收入高,在县一级来看,一定是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大,甚至是非公有经济的比重大。
  第三个重要经验,凡是成功的这些县市,都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和城镇化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总共19亿亩耕地,9亿2千万农村户口的人,平均每个农民也就两亩地,农民自己就得吃掉一半,经济怎么发展?我国东中西三个不同地带,东部十个省市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700元,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农民人均收入是1700元,但家庭经营即农业经营这块西部比东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还多70元。那东部地区农民富在哪里呢?他非农就业机会多,非农收入水平高。因此要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才能富裕农民。横店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是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再一个是城镇化。城镇居民的人均饮食开支是1958元,农民的食品开支是820元,差距是2.4:1.其他方面开支的差距更大。从去年的统计资料看,城镇居民非食品的开支是3040元,农村居民的非食品开支是850元,差距是3.6:1.面对目前世界经济疲软的局面,用扩大内需的方式拉动我们经济的增长,就得想办法让大家花钱。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一个农民变成城里人,意义非常大。
  三,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所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一个是发展的极不平衡。我们2000多个县,富的,即使拿到发达国家去比,也不比人家差;穷的,公职人员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那些贫困县,国有的大中型企业没有,银行、电力、电信赚钱的行业又不归他管,原来辛辛苦苦办的地方国营企业差不多都垮了,民营的新经济又还没起来,怎么办?政府谁也找不了,最后只能盯着农民不放。所以县域经济不发展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农民的收入上不去、负担下不来,这是一个带有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全国2000年的财政总收入是1万3千多亿元,县和乡两级的财政收入如果占20.7%,那么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就是2千7百亿。农业部2000年提供的资料,农民的直接负担,包括三提五统在内,总量是1778.9亿,每个农民是200元钱,其中有一半是税收,也就是说,农民交的税收大约是900亿,在财政收入中占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乡镇企业纳的税。
  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第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体制,这不是前面所说的所有制结构方面的观念和体制。要转变什么观念呢?就是县和县以上的政府部门,看待经济发展,不要把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这两个指标看得太重。这个指标与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少密切联系,不是很容易看得透。而且非常重要的一条,越是追求GDP的增长,越是追求财政收入的增长,就越是不愿意对县乡以下的经济投资,就越是会采取那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税收办法。
  第二点,既然是发展县域经济,那么农村和农业经济增长,始终是县域经济的根,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9亿2千万农业人口,至少还有一多半得在农村,他们靠什么?那就必须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农村、农业工作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去做,推进战略性的结构调整。直接涉及到农业的,中央提出了通过全面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农业效益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加快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点,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需要照顾、需要扶持、需要关注的企业,一定是中小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代表我们整个工业的脊梁,他的技术决定他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定要搞好,这毫无疑问。但中小企业是解决千家万户的就业和收入的,国计和民生,一定要统筹兼顾。所以我们一定要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中小城镇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真正在基层,就是在县和县以下,形成一种安定、祥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越来越好的环境。 (本文根据作者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录音摘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