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21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政历来就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六大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县域经济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文/蒋美兰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优化县域范围内的各种资源配置,使之形成自主性增长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首先,发展县域经济要实施“特色”战略

  就县域而言,一般资本、人才、技术较为缺乏,产业规模较小。因此,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分工,就必须集中县域范围内的比较优势资源,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产业,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发展壮大自己。发展县域经济最忌贪大求全,追风赶潮。

  其次,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

  
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多数县域经济国有成分比重很小,民营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竞争意识强,并且对政府没有依赖关系,对活跃县域经济有着显著的作用。各地的实践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近几年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一般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从夏邑的情况看,近几年我们一直坚持把“工业立县、民营富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县域和小城镇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工业基地,打造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从而激发了各方面投资创业的热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范围内的流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县域经济也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国内生产要素的循环之中,以此实现县域内相对富余的生产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对接与置换,加快自身的发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欠发达地区,只要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只要我们的干部开动脑筋,下到功夫,就能够招来资金和项目,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 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推进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是目前县域经济面临的三重使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带动产业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加强城镇建设,大搞城镇资产的资本运作,先后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的资金达5亿多元,并带动相关投资近20亿元,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城镇已成为全县经济的增长极,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的70%以上。

  第五, 发展县域经济要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已经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已经由物的约束向人的约束转变,人力资本的作用空前提高。为此,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积极整合,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真正冷官场、热商场、活市场。一是大力实施了能人带动战略,充分挖掘能人、依托能人、引进能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招商引资上项目。二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在职干部、职工离开官场闯市场,返租农民土地,搞农业规模经营,创办、领办民营经济或外出创业。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激活农村富余劳动力。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夏邑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