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委书记莫亦翔访谈
平南县委书记莫亦翔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其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将把广西的经济推上一个持续增长的快车道。面对机遇,曾作为广西农村经济强县的平南县,是如何紧抓发展机遇,壮大县域经济?就此记者专访了平南县委书记莫亦翔。
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平南县,全县人口128万,是广西的人口大县;全县有农村人口110万,农业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一半,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莫亦翔说,平南县作为农业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关键在农民。为此,县委、县政府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县域经济的基础。
平南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畜牧业。平南县是全国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从2002年起,连续几年每年从财政斥资200万元,扶持农户进行家庭规模养殖。2003年,全县出栏肉猪53.47万头,外销仔猪165万头,农民人均渔牧业增收65元。其次,重点发展特色基地农业和品牌农产品。平南县根据产品特色和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划了全县的特色农业种植带。中部平原规划了畜牧水产基地、沿江万亩蚕桑带烟叶基地和蔬菜基地,南部丘陵规划了万亩石硖果带和玉桂带,北部山区规划了速丰桉基地,八角基地、中药材基地等。目前全县已建立水果、畜牧水产、蔬菜、经济林、中药材、蚕桑、烟叶和速丰桉八个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中石硖龙眼面积28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生产基地。
莫亦翔说,目前平南县的县域经济总量还较小,要通过发展工业来壮大县域经济。在“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下,平南县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发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劳动密集产业,形成特色,重构工业支柱。平南县利用独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发展建材业。平南优质石灰石储量达40亿吨、含钙率高达54%。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平南县以情招商,由香港华润集团和柳州鱼峰集团共同投资的年产600万吨水泥项目落户平南。平南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该县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基地有28万亩龙眼、20万亩玉桂、3万亩中药材、21万亩冬菜、8.3万亩八角等,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8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编织企业11家,2003年编织业出口创额700多万美元,占了全县出口总额的90%以上,在平山、寺面、大新一带形成了基地化生产。平南县境内水能蕴藏量达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7.53万千瓦。利用大同江丰富水能资源,平南县引进水电产业造福山民。吸引了浙江杭州恒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前来投资1.6亿元,建设利俩电站,目前已到位资金550万元。
平南县作为人口大县,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莫亦翔说,全县有劳动力人口约71万,其中农村劳力59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平南县委、县政府提出“提升劳务经济”的重要战略,一手抓输出,一手抓返乡创业和就地转移安置。
在劳务输出上,平南县建立了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库,强化培训,加大输出力度。一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按其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和选择职业意向进行归档分类。二是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劳动力需求信息网络,根据不同类型用工要求,分别为他们联系相应的用人单位。三是强化培训。为了提高劳务输出成功率,我们通过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定向输出,去年共培训劳动力9000多人。四是培育劳务品牌。如丹竹镇廊廖村成为“油榨专业村”,全村总人口9780人,外出到广东从事榨油业的达1500人,年收入近2000万元。据初步统计,去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有20多万人,约占全县农村劳力的30%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70%,务工收入达13.2亿元。
在就地转移安置上,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加大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去年全县共增加就业岗位3000多个。据统计,去年全县共有私营企业467家,就业人数5471人。私营企业成为该县农民“洗脚上田”后取得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平南县还建立双向激励机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去年,全县共有60余名外出务工者回乡投资办厂,安排2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创经济效益1.76亿元,上缴税金500多万元。(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