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06日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姜信治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发展的空间上看,县域经济是“各自为政”的经济。县域经济往往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功能完备、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其显著特点就是区域界限十分明显,发展空间相对独立自主。县一级政权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角,这就决定了县一级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找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谋划好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确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努力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上一级要为县一级政权创造加快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要把对县域经济的指导体现到把握方向、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上,体现到扩大县级政权的决策权上,体现到增强县级自我谋划、自主调控、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上,确保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权。 

  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县域经济是各具特色的经济。特色是县域经济最显著的标志。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又大体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传统优势等,其中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资源优势。 

  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资源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比如,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畜草资源等较为丰富,在发展畜牧养殖、劳务产业、旅游产业、农业产业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充分依托这些优势,不断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规模,开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用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使项目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发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不断壮大旅游经济;加强劳务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做大劳务经济,通过这些主导产业带动,实现县域经济的更快发展。 

  从发展的方式上看,县域经济是各显其能的经济。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大多发展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此,在发展中要坚持走多样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机遇,突出筛选论证农林水牧、生态环境、特色优势产业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项目,想方设法争取国家和省上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努力改善基础条件。二是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技术、项目、资金和人才,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激活和利用好当地的民间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协调、服务功能,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家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使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县域经济建设当中。四是要进一步拓宽金融投资渠道,充分利用好各类信贷资金。当然,发展县域经济最根本的还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发展的效果上看,县域经济是各领风骚的经济。县域经济支撑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要靠县域经济的强势产业来保证。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善于有效利用其他县域的辅助产业壮大自己的主导产业;更要把自己独特的、领先于其他地方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培育成经济优势,并依托优势打造强势产业,打开内外市场,创出知名品牌,使这一产业上升为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和整个区域的这一产业发展。只有每个县培育出一至两个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才能使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才能使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所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打造强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的过程,各领风骚正是县域经济极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系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