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0日 来源:经济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程国强 

 
  提示: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我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仍将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有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农业与世界贸易体系

  自1978年我国率先从农业部门实行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不仅实现快速增长、结构变化显著,而且逐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深了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联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正在成为一个对世界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贸易大国。我国农产品出口由1992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12.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5.8%;农产品进口由53亿美元增加到1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2.3%。

  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农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13.3%,下降到2003年的4.8%,进口份额由6.6%下降到4.6%。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出口则居重要地位,我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贸易增长的实绩显示,我国农业正在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利益,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农产品出口仍然具有外汇贡献意义。1992—2003年的12年,我国外贸顺差累计2426.5亿美元,农产品净出口累计513.3亿美元,占21.2%。其中,1992年农产品净出口26.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60%以上,2003年23.5亿美元,占9.2%。其次,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乘数2002年为1.66,相当于1美元农产品出口能够额外产生1.66美元的经济活动;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近28个就业岗位。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对我国农业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农产品进口缓解了农业资源短缺压力,促进了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

  尽管我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加,由1992年的15.8%,增加到2003年的19.4%,但相对整个中国经济而言,农业的贸易依存度并不显著。从国际比较看,200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农业国内增加值的比重只有9.3%,而美国为41.1%、欧盟为34%、俄罗斯为36%。显然,我国农业增长更多地依赖内生需求,农业资源主要被配置到解决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而农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泰国等,农业贸易依存度则高达99%—175%。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具有优势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如预期涌入中国市场,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这其实存在较大的必然性:(1)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加入WTO的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支农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加入WTO影响的滞后效应,使国际竞争压力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在短期内没有表现出来。(3)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在客观上缓解了进口压力。如2002年,由于世界粮食主产国受灾严重,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25%—30%,而1997年到2003年中期,我国粮价连续7年低迷,国外粮食不具备进入我国市场的价格条件。

  但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WTO“后过渡期”,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我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一,农产品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即由加入WTO前2001年的23.2%,经过2002—2004年3年削减后,降至2005年的15.35%。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第二,自2004年起,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已经达到最高点,2005年之后将继续维持这样的高水平。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贸易比例将逐步缩小。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2006年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的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第三,我国承诺自加入WTO起,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承诺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约束在8.5%,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入世后过渡期的可能影响

  需要重视的是,在农业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上述一些对国内农业的有利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尤其是,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1、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我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每年将达2216万吨,占商品量的15%。按中国粮食口径,将配额折成原粮(包括将豆油配额折成大豆),则粮食进口配额数量达4107万吨,相当于国内粮食消费总量的8%—9%(这还不包括大豆进口,2004年进口达2023万吨)。如果全部进口到国内市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2、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过渡期3年来,大豆进口增长较快,配额农产品如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进口较多,配额使用率较高,今后进口仍将呈扩大趋势。尤其是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达280.3亿美元,首次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根据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初步判断,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3、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如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递到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亏损。

  4、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将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将成为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发达国家继续对农业提供巨额补贴,国际农产品贸易被严重扭曲,多哈谈判建立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步履维艰。

  今后的挑战与对策

  从现在起的今后若干年,我国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继续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对战略机遇的把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但是,我国农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仍将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从长期看,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人均水资源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干旱和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在日益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趋势下,我国农业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整体竞争力与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差距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难度较大。这也决定了在世界农业竞争格局中,我国农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积累的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从根本上改变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冷静分析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就能够在挑战面前,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经济日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