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雷永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新县县长 雷永达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目标任务和要求。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和要求,有赖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工业化,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突出抓好工业,不断增强和壮大县城经济实力,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大新县依托优势资源,采取推进农业企业化,狠抓项目建设等措施,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2004年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回顾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更觉得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在县域工业建设上,过去几年我们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定位县域工业的发展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准确定位是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工业发展定位是否正确科学,直接关系县域工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年代,县域工业走的是外延式发展路子,求自我一体的完备工业体系,重复建设,结构雷同,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不高,主导作用不明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短缺经济的结束,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县城工业体系受到冲击,不少企业停产破产。县域工业要在新的形势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有产业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重新定位,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大新县立足本县资源和基础,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重点抓好锰品业、农林产品加工、蔗糖业等三大行业,努力构筑和形成新的工业支柱,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

    二、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不断扩张县域工业总量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项目建设来推动。针对大新经济发展的现状,如果没有一批项目上马建设,就无法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就很难走出困境。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努力壮大经济实力,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把握机遇,加快项目建设。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把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项目发展上,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宽领域找项目,加快工业化步伐。二抓好重点项目。以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县域工业的定位,有重点地上好项目,加快发展。重点抓好糖蔗、龙眼、八角、苦丁茶及其他林业产品的初、深加工,实现产品的转化和多层次增值。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发展民营工业。招商引资是加快项目建设,壮大工业总量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大新紧连东盟的地缘优势,紧紧抓住广东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的良好机遇,积极接纳东部产业转移。通过招商会、推介会、座谈会等各种方式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能发挥本地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三、以民营化为主导,全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

    要激活民间资本。民营工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等优势,是当前县域工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大新县民营工业异军苍突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据2004年统计,全县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达6915户,注册资金1.2亿元,将近2亿元资金转化为经营资本,民营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面对民营工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国有企业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可以说,在竞争性行业,有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为提高竞争力需要资金支持,但政府已不会再有新的资本投入。县域工业绝大多数属于一般性竞争行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国有集体企业都需要逐步退出,能有效填补空白的必然是民营企业。大新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点,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尤其是大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通过投资、承包、购买、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改制,加快放开搞活步伐,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以产业化为目标,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文章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具有与市场结合紧密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效播显著等特点,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一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环节来抓,使农产品加工品的比重和农业品的商品率进一步提高以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要采取市场运作手段,围绕产品有竞争力、市场潜力大、有发展前途的核心企业,将本地区同类和相关企业的有效资产虚拟联合在一起,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拳头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和品牌的带动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优势和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好效益。二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要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改良品种,生产更多更好的优势农产品,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另一方面,要运用市场办法对县域内农业基地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塑造市场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三要加强企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放宽视野,加强与区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知名专家和行业老大进行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以城镇化为依托,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小城镇作为县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地,是以非国有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主体的重要载体,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条件。民营企业在小城镇集中发展,可以有效避免“遍地开花、散兵游勇”分散格局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供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实现公用设施企业共享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当,小城镇将会在活跃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注重利用小城镇这个载体,合理划分城镇的功能区,制定完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民营经营业主进入城镇,有意识地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商贸小区集中,运用民间资本、民间力量来解决小墟镇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使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化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