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16日 来源: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未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由于县域经济数量多、差异大,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目标必然各不相同。尽管如此,但我们总能发现一些虽然其本身还没有被提到县域经济但却属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与目标体系密切相关并直接反映不同目标体系内各目标实现情况的共性的“标志物”,这就是劳动力就业状况。并且,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看,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和发达地区,必然是劳动力实现就业相对比较充分的县域和地区。不仅城镇人口就业水平高,还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的甚至还解决了广大落后地区的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的县域,必然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量城乡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配置,各种资源流失日趋严重,进而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内伤”。

    可见,劳动力就业状况与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不仅是密切相关的,而且能直接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

    发展县域经济把扩大就业作为首要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我们党委、政府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我们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前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业是人民群众直接而现实的利益,既可以说是眼前利益,也是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县域经济如果不把扩大就业作为首要目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利益的实现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失去必要的保障。如果人民群众现实的、即时的利益都实现不了,又何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就业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下降以及城市化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都极大地困扰着县域经济的决策者。这些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但集中到一点还是就业问题。在这里,不断扩大就业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把不断扩大就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才能最终解决城乡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劳动力资源优势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也只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第三,以扩大就业作为加快县域济发展的目标,更直观、更直接、更实在、更简便易行,便于把握和考评。无论是GDP也好,财政收入也好,工业增加值也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也好,都与就业存在着“水涨船高”的关系。抓住了就业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发展中生产力这个决定因素,就容易看清县域经济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少数地方在制定和落实发展县域经济目标时追求单一目标、或避重就轻、或大而无当等现象,更可以防止在考评目标时存在的重数字不重实际等行为,对于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把扩大就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并不是说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搞“全民安置”,而是说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就业、通过不断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实现扩大就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要充分认识到,如果不能确保群众实现不断扩大就业,县域经济的长期协调、健康、稳定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坚决反对把扩大就业与发展县域经济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做法,彻底纠正和防止在实际工作中以不惜损害广大群众的就业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做到扩大就业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