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9日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宋圣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岳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深山区农业县、革命老区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天然花园”。近年来,我们立足科学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定位,认准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山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协调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山区特色经济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区位、劳动力、政策条件等比较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科学发展,促进山区县域经济特色化。

  倾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我县茶叶、高山蔬菜、蚕桑、中药材已列入全省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机遇,着力打造茶叶、高山蔬菜、生态养殖三大特色产业,新建高标准茶园2.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0.89万亩,岳西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100个优势茶区之一,“岳西翠兰”被评为全省十大品牌名茶之一;发展高山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主导产品茭白8000亩,覆盖全县近一半乡镇3000多农户,岳西“大别山”牌无公害蔬菜畅销长三角地区大中城市。

  着力培育工业支柱产业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我们完成104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形成了一批小水电、工艺被、制药、丝绸、蓄电池、缸套等特色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亿元企业发展到3家,千万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9家,工业增加值4.68亿元,工业总量占GDP的40%以上。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到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0家,亿元企业发展到5-8家,实现工业税收超亿元。

  积极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近年来,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到6万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引导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管理回乡创业。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岳西森林覆盖率达72.8%,境内自然风光优美,革命遗址和历史古迹甚多,是国家级生态县、旅游资源大县。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全县已建设旅游景区20多处,景点达180多个,有“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华东第一塔”法云寺塔、“安徽第一漂”天仙河等。

  突破瓶颈制约,构筑加快发展平台 山区必须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力突破瓶颈制约,构筑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平台。

  以增加投资为第一动力 2005年,我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增长68.8%,实施六潜高速公路、国省道、县城建设等重点项目42个;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3.94亿元,增长23%。“十一五”期间,我们力争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以六潜、岳武高速公路为枢纽,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以人才兴县为第一关键 发展之要,唯在人才。山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着力开发人力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扶贫开发为第一基点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紧紧结合新农村建设,巩固和扩大扶贫开发成果,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争建档贫困人口年递减12%。

  聚集内外合力,实施双向推动战略 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依靠内外两个积极性,形成内推外拉的巨大合力,实现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

  坚持东向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思维观念、机制、市场、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长三角全面对接,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工业支柱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吸引长三角地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向我县产业聚集,促逐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推进全民创业,充分激发内在活力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全民创业”和“政府职能转变,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为抓手,突出创业重点,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安徽省岳西县县长 宋圣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