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焰 韩建清 刘伯饶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因为“对接东盟”的提出,让人对“泛珠”的定位与走向为之一振。不少官员和学者坦言,开启了不少新思路。

  为帮助读者更好开启思路,本报三位一直跟踪泛珠合作过程的记者再度联手,介绍他们的感受与看法。

  从第一届的“点亮一盏灯”,第二届的“开启一扇门”,到本届的“搭建一座桥”,泛珠正在探索一条国内区域合作与国际区域合作结合的新路子,也为它成为一个世界的区域品牌,走出了关键一步。

  亮相 自我鼓劲和品牌效应

  韩建清(采访过第一、二届泛珠论坛):与长三角的类似论坛不同,泛珠一开始便隆重而高调。至今仍记得2004年6月初的论坛开幕式,香港开幕、澳门演讲、广州闭幕,全国都听到泛珠三角旋风风声。

  刘伯饶:本届开幕式选择在云南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美丽的珠江源头。“9+2”行政首长还品尝了用珠江源水冲泡的普洱茶。故有人这样评价,“9+2”行政首长相聚珠江源头,体现了泛珠三角区域“共饮一江水”的亲密关系。

  吴焰:连续3届,参加泛珠论坛的规格都非常高,清一色“9+2”行政首长悉数到场。长三角地区的人对此则有两个代表性观点,一种认为,长三角的协调层次太低,无法形成像泛珠那样有力的拍板机制;而另一种认为,泛珠不过是一种“造势”。你们怎么看?

  韩建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因为搭建了论坛、洽谈会一“虚”一实两个平台,合作各省区都有了利益动力。我说个细节,论坛召开地点本来是轮流承办的,但各方都很积极。人们以为第二届论坛要在福建举办,但四川却积极争取,“抢”过了举办权;在第二届论坛举办期间,云南也是多方努力,获得了举办权。

  刘伯饶:尽管与三四年前酝酿、发轫时相比,泛珠合作从热闹的宣传乃至造势逐渐归于平实,合作各方更加追求合作实效,但逢到六月“例会”,场面依然热闹。

  合作 力争做到“不玩概念”

  吴焰:说到实,你们觉得“泛珠”的实体现在哪些地方?

  韩建清:首届泛珠论坛,制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并迅速制定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政府秘书长协调会议、日常工作办公室和部门衔接落实等制度,你刚才感叹“9+2”的行政首长届届都能全体与会,这本身就是前年建立的协调机制中大家认同并践行的;第二届论坛的最大成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对第一届论坛所确定的十大合作领域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涉及到一大批具体项目。

  刘伯饶:本届给人的一个感觉还是务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综合交通运输、能源等专项合作规划,“十一五”期间,各方将全面实施交通运输、能源、科技、环保、信息化五大专项规划。

  吴焰:与热热闹闹的开幕式相比,与那些林林总总的宣言协议相比,日常的推进工作如何呢?落实情况怎样?在很多地方,协议与规划,都常常是“有前文无下文”。

  韩建清:这种担心其实一直存在。第一届“泛珠”论坛前后,推进工作力度之大、场面之热烈,让人记忆犹新。十大合作领域,近40个方面的官方和社会组织,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宣言和备忘录。当时有评价说,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泛珠已成为具有高知名度和含金量的品牌。

  第二届论坛之后,就平静不少。不过,平静归平静,合作更务实。一些“协议”之外的合作项目陆续冒了出来,比如,广东省电台就参股经营广西梧州广播电台,开创了国内先例。

  吴焰:很多长三角的学者还有另一种疑惑:泛珠太泛且松散,跨区域经贸合作很难“想合就合”。经贸方面的合作虚实又如何?

  刘伯饶:“实”绩恐怕比你们估计的要好。就拿这一届来说,各省区共签合作项目608项,合同金额1322亿元。分析这些签约项目,可以看出几个趋势:第一,制造业加快向西部省区转移,制造业项目占投资总额55%,比前两届有所增加;第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合作重点,这方面合作项目占投资总额16%;第三,文化、旅游合作成为新热点,这些项目占投资总额11%;第四,民营企业成为合作的中坚力量,在广东可以确定的全部938个签约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620个,合同金额603.6亿元,占总金额66.1%。可以说,优势互补始终是泛珠各省区合作的主要切入点。

  韩建清:我感觉,合作各方对泛珠有强烈的内在要求,他们知道,“做秀”没有意义,“玩概念”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务实,区域合作才有凝聚力,也才能共赢发展。这种想法,能从许多实际合作项目中看得到。

  品牌 在国际区域合作中打造

  吴焰:今年泛珠论坛上出现一大亮点,即泛珠合作开始与东盟合作全面对接。对许多区外的人来说,这一步跨得有些突然。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到泛珠三角,现在,又直接与东盟对接,整个过程也就发生在5年中。东盟概念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进入到泛珠视野中的?

  韩建清:泛珠从国内区域合作到与国际化区域合作,既在意料中,也在意外之外。

  早在泛珠酝酿过程中,“开放性的”区域合作就成为共识,东盟也多次提到。第一届论坛上,大家坐而论道,已经有这个共识:泛珠的合作背景之一,就是将面临我国与东盟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亚洲合作的新形势,强调毗邻东盟和大珠三角的省区要参与国际竞争。

  在第二届论坛上,出现了泰国政府以观察员身份派出的代表团。这是“9+2”论坛首次接待国外客人。

  吴焰:为什么又意外呢?

  韩建清:因为这种速度与力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刘伯饶:3届泛珠论坛对推进国际性区域合作的作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第一届“点亮一盏灯”,第二届“开启一扇门”——泰国进门来观察了;到了这一届,则是“搭建一座桥”,直接对话了。

  对此,“9+2”行政首长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都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是就说:“泛珠区域整体的对外开放,将大幅度提升内陆省区的开放程度,并有利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并表示,在泛珠区域与国际区域的合作上,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做好有关协调工作。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同样认为,不仅区域内的各方要向对方开放,整个“9+2”区域也要向外开放,向东南亚、南亚开放。

  吴焰:如果泛珠合作与对东盟、南亚地区的开放联系起来,就可以建设从陆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了。

  刘伯饶:是。对泛珠区域而言,与其地理相连的东盟是走向世界首先要面对的国际市场和资源基地;对东盟来说,可就近借助泛珠这个板块登陆中国,接受中国的辐射。

  泛珠不仅需要东盟,东盟也离不开泛珠。本届论坛上,“9+2”行政首长首次与东盟各国商务部级官员进行对话。泰国副总理兼商务部部长颂奇得知这个对话会,专程赶来参加。在对话会上,他很看好泛珠这个合作伙伴,他说,泛珠与东盟地理相连,优势互补,在世界上很难找到比泛珠更好的合作伙伴。他还建议,泛珠与东盟应制订一个合作的路线图计划,考虑在下半年召开年度论坛会议,泰国愿当首届年度论坛会议的东道主。

  说实话,东盟各国对泛珠欢迎的程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

  另外,本届活动把泛珠洽谈会和昆交会合二为一举办,把泛珠与东盟的客商打通了。以往两届基本见不到外国客商,但本届在展馆内可见到许多东盟客商。洽谈会首日集体签约活动中,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客商与泛珠区域内的企业签约,连美国、日本企业也加了进来。

  这说明,泛珠不仅应成为中国品牌,更要成为一个世界品牌,也只有在与国际区域的合作中逐渐形成。目前来看,已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韩建清:以开放的视野进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就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范式。这样不仅能提高泛珠合作的知名度,还能乘势而上,把区域合作推向世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